[发明专利]一种渗透结晶防水剂及其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38506.X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0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甘艳生;王浩;廖红玉;陈报红;余谷生;刘明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4B103/65 |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晓燕 |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结晶防水剂 结构混凝土 地下室 质量百分比 混凝土 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裂缝 活性硅材料 自愈合能力 分散剂 缓凝剂 抗渗性 可修复 络合剂 密实度 增稠剂 憎水剂 掺入 裂缝 应用 水泥 赋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透结晶防水剂及其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该渗透结晶防水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硅酸盐水泥50~65%、活性硅材料22~34%、络合剂10~18%、缓凝剂2~4.5%、分散剂0.2~1%、增稠剂0.1~0.5%、憎水剂0.05~0.1%。应用于地下室结构混凝土中时,按质量百分比计,渗透结晶防水剂以4‑8%的比例代替水泥。该渗透结晶防水剂可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拌合时直接掺入使用,不额外增加工序,可修复混凝土中的裂缝,赋予混凝土裂缝自愈合能力,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渗透结晶防水剂及其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空前,高层、超高层建筑与日俱增。在这些建筑中,地下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地下室墙体和顶板容易产生裂缝,不仅影响地下室的使用,而且地下水渗漏会加速钢筋锈蚀,严重危及建筑安全。目前,工程上主要采用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充填法等修补混凝土裂缝,属于事后修复,费时费力,长期维护成本高。如能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性和裂纹自修复能力,将有利于根本解决地下室开裂和渗漏问题。
通常认为,在混凝土表面涂覆一薄层渗透结晶材料,能够使混凝土本身的防水和抗渗性能增加,并在其后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该薄层也能修复混凝土表面的裂纹。然而此种渗透结晶材料需要在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增加涂刷或喷涂的工序,而且对于混凝土内部核心处的裂纹很难起到修复作用,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渗透结晶防水剂及其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该渗透结晶防水剂可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拌合时直接掺入使用,无需增加施工工序,可以自修复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微裂纹,提高混凝土抗渗防水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渗透结晶防水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硅酸盐水泥50~65%、活性硅材料22~34%、络合剂10~18%、缓凝剂2~4.5%、分散剂0.2~1%、增稠剂0.1~0.5%、憎水剂0.05~0.1%。
上述方案中,所述硅酸盐水泥为P﹒I和P﹒II 42.5级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活性硅材料为比表面积不低于10000m2/kg的微硅粉。
本发明充分利用活性硅材料的超细颗粒效应、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效应,加速水泥矿物的水化速度,参与水化反应,填充孔隙结构,实现混凝土的高强性能。
上述方案中,所述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中的一种。
本发明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做为络合剂,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渗透到混凝土各个部位,然后生成结晶体,修复裂纹,从而形成更为致密的防水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凝剂为柠檬酸、葡萄糖酸钠中的一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醚。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散剂为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中的一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憎水剂为有机硅烷类憎水剂。
本发明采用缓凝剂与增稠剂复合,使混凝土在具有良好工作性的同时能控制可操作时间及防止水分蒸发、离析、泌水等现象出现,保证混凝土硬化后更加均匀致密;采用分散剂和憎水剂,使少量的憎水剂能良好均匀的分散在混凝土表面和内部,保证憎水基团作用的充分发挥,大幅度提高抗渗性。
一种上述渗透结晶防水剂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85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