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黄壤类型植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8007.0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1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朝东;张霞;魏红波;杨小林;周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42212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清堂;陈懿 |
地址: | 43402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地植物 植被 多年生植物 根系 河岸 水体污染物 修复 吸附固定 植物修复 休眠 坡度 沙土 生长 保留 吸收 种植 | ||
本发明涉及植物修复河岸植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混合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黄壤类型植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黄壤类型植被现状,选择春夏秋生长,冬季休眠,耐水湿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的多年生植物;步骤二、根据所在地不同坡度种植相应多年生植物,并且保留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本发明中湿地植物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及巨大表面,不仅从表层到深层包裹固定河岸沙土,还能吸收和吸附固定水体污染物,达到湿地植物修复黄壤类型植被和水体污染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修复河岸植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黄壤类型植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河岸带在内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发生严重退化,因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恢复生态学已成为国际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三峡库区消落带等黄壤类型植被因三峡大坝修建改变原有水文条件和季相,有待种植湿地植物修复被破坏的植被,稳固河岸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黄壤类型植被的方法,采用保留消落带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密集栽培春夏秋生长,耐水湿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的多年生植物,有效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稳固河岸,也能吸收和吸附固定水体污染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黄壤类型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黄壤类型植被现状,选择春夏秋生长,冬季休眠,耐水湿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的多年生植物;
步骤二、根据所在地不同坡度种植相应多年生植物,并且保留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
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坡度为0°-8°范围时,狗牙根、双穗雀稗、扁穗牛鞭草、牛鞭草、荻草之间或相互之间种植株行距在10-20厘米,其中所述荻草株行距在30-40厘米。
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坡度为8°-25°范围时,狗牙根、双穗雀稗、扁穗牛鞭草、牛鞭草、荻草、岗柴、芦苇、芦竹之间或相互之间种植株行距在5-15厘米,其中所述荻草株行距在25-35厘米,所述岗柴,芦苇,芦竹株行距在25-40 厘米。
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坡度在25°-35°范围时,狗牙根、双穗雀稗、扁穗牛鞭草、牛鞭草、荻草、岗柴、芦苇、芦竹之间或相互之间种植株行距在5-15厘米,其中所述荻草株行距在20-30厘米,所述岗柴、芦苇、芦竹株行距在20-35 厘米。
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坡度在35°-45°范围时,狗牙根、双穗雀稗、扁穗牛鞭草、牛鞭草、荻草、岗柴、芦苇、芦竹之间或相互之间种植株行距在5-10厘米,其中所述荻草株行距在15-25厘米,所述岗柴、芦苇、芦竹株行距在15-30 厘米。
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坡度在45°-90°范围时,结合工程砼网格,狗牙根、双穗雀稗、扁穗牛鞭草、牛鞭草、虉草、荻草、岗柴、芦苇、芦竹之间或相互之间种植株行距在5-15厘米,其中所述荻草株行距在15-35厘米,所述岗柴、芦苇、芦竹株行距在20-40厘米。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这些多年生湿地植物具有的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来有效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稳固河岸,同时还能吸收和吸附固定水体污染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地址选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并且保留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8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