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钱柳叶速溶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5901.2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8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煜;鲍寿明;张作法;林森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博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52 | 分类号: | A61K36/52;A61K9/14;A61P3/1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11411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剑聪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钱柳叶 速溶粉 酰基氨基酸 萃取物 制备 超临界CO2流体 超临界CO2萃取 超声波处理 超声波装置 超声处理 过筛分级 喷雾干燥 清洗烘干 人体吸收 体积用量 萃取溶剂 萃取压力 萃取釜 流体 放入 萃取 装入 过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钱柳叶速溶粉及其制备方法,该青钱柳叶速溶粉是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制成的:将青钱柳叶清洗烘干并粉碎,过筛分级;得到的青钱柳叶粉放入超声波装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将超声处理过的青钱柳叶粉装入萃取釜中进行超临界CO2萃取,以超临界CO2流体为萃取溶剂,并加入体积浓度为5%‑10%的N‑酰基氨基酸,N‑酰基氨基酸的体积用量为CO2流体的15%‑20%;萃取压力为40‑45Mpa,萃取温度为50‑70℃,CO2流量为20‑25L/h,得到萃取物;将萃取物过滤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制得。本发明能够将青钱柳叶内的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制成更易被人体吸收的青钱柳叶速溶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健食品、药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钱柳叶速溶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后威胁人类的“第三号杀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目前临床上有不少疗效较好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因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大,且某些药物不能有效控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故不能作为长期应用的首选。而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时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良反应少且轻等优势。因此,中药治疗糖尿病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系胡桃科(Juglaruiaceae) 青钱柳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江苏、江西、安徽、广西、浙江、湖南、贵州、福建、中国台湾、四川、湖北、云南和湖北等地,多生于海拔420-2500米的山区、溪谷、林缘、林内或石灰岩土地《中国植物志》。据《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青钱柳叶具有清热消渴解毒、生津解暑止渴、消炎止痛消肿、补肾等防病治病功效。长期以来,民间用其叶片泡茶饮用历史悠久,味道甘甜,被誉为“甜茶”、“神药”。有药理实验表明,青钱柳叶煎剂68.0g/L(相当于4300mg/kg)及以下剂量对大鼠未见明显母体毒性作用和胚胎毒性作用,无致畸作用,可见其安全性极高,国家卫计委于2013年10月30日将青钱柳叶批准为新食品原料。
速溶茶粉是以茶叶为原料,通过现代新技术、方法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加工制备而得植物提取物。其保留了传统茶叶中具有能够进入茶汤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具有茶对人体的一切功效,同时还具有饮用方便、水溶性好、无需去渣,相对体积或重量小、便于携带,易保存运输、不含有害物质等特点,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因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专利文献CN109985086A公开了一种青钱柳叶速溶粉及其制备方法,该青钱柳叶速溶粉为青钱柳叶经50-70℃热水浸提后,提取液进行过滤、浓缩、离心、杀菌,得药液,药液经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到的速溶粉。直接通过热水来浸提,有效成分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对有效成分提高提取率的青钱柳叶速溶粉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得到的有效成分含量高的青钱柳叶速溶粉。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青钱柳叶速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青钱柳叶清洗烘干并粉碎,过筛分级;
S2:取S1得到的青钱柳叶粉放入超声波装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温度为 50-70℃,功率为200-350W,时间为5~8min;
S3:将超声处理过的青钱柳叶粉装入萃取釜中进行超临界CO2萃取,以超临界CO2流体为萃取溶剂,并加入体积浓度为5%-10%的N-酰基氨基酸,N-酰基氨基酸的体积用量为CO2流体的15%-20%;萃取压力为40-45Mpa,萃取温度为 50-70℃,CO2流量为20-25L/h,得到萃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博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博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9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