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泌体过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9497.8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褚玉金;韩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 |
代理公司: | 37247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样口 过滤膜 进样口 上压板 下压板 过滤装置 注射器 过滤 样本收集装置 出样软管 同一直线 注射针头 软管 可控性 微注射 注射 筛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泌体过滤装置,包括控制部分和过滤部分,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微注射泵和注射器,所述过滤部分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位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至少两个孔径不同的过滤膜,所述上压板上位于过滤膜的上方设有进样口,所述下压板上位于过滤膜的下方设有出样口,所述进样口和出样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注射器通过注射针头和注射软管与所述进样口相连,所述出样口通过出样软管连接样本收集装置,本发明所公开的过滤装置可以更加有效的筛选外泌体,并且可以详细地将外泌体按直径进行细分,可控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泌体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直径在30~150nm范围的纳米囊泡,它包含多种蛋白质和RNA,具有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功能。此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点,其表面蛋白和内载特异性物质决定外泌体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外泌体的分子组成可以反映其来源细胞或组织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但由于外泌体尺寸上的限制,同时,细胞分泌出的物质中还包含除囊泡外的微结构物质,因此,在外泌体的分离上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如何有效、精确的分离外泌体,一直是此领域发展的重点。
传统的外泌体分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超高速离心法,主要通过离心力从细胞培养液中获得外泌体。此方法操作简单,但耗时、产率低,纯度上较差,而且易将细胞和囊泡破碎;第二种采用免疫亲和方法,利用外泌体表面的特异性抗体,如四跨膜蛋白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得分离的外泌体纯度升高,但产率低;第三种通过构建纳米柱阵列的方式分离外泌体,利用纳米柱之间距离和角度的不同对外泌体进行筛选,该方法制备困难,而且效率较低。
目前有采用圆筒结构的外泌体过滤装置,将待过滤的样本从最顶部注入,后利用微型气泵对待过滤样本施加压力,使其逐步通过不同孔径的过滤膜后,被收集。此过滤装置是逐层过滤,最终得到所需要的直径。由于待过滤的样本中包含颗粒比较大的物质,在最开始经过第一个过滤膜(孔径较大的)时,长时间的过滤会造成过滤膜上的孔被堵塞。另外,若圆筒直径较大,气体携带样本与过滤膜边缘接触部分较少,则过滤膜悬空的部分会变大,在微型气泵推力的作用下,由于过滤膜脆性极强,因此极易破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泌体过滤装置,以达到可以更加有效的筛选外泌体,并且可以详细地将外泌体按直径进行细分,可控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泌体过滤装置,包括控制部分和过滤部分,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微注射泵和注射器,所述过滤部分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位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至少两个孔径不同的过滤膜,所述上压板上位于过滤膜的上方设有进样口,所述下压板上位于过滤膜的下方设有出样口,所述进样口和出样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注射器通过注射针头和注射软管与所述进样口相连,所述出样口通过出样软管连接样本收集装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设置三个孔径相同的过滤膜,同时进行过滤,效率上显著提高。
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膜上方的上压板上设有5个进样口,所述过滤膜下方的下压板上对应的位置设有5个出样口,5个进样口分别通过分支软管连接注射软管,5个出样口通过分支软管连接出样软管和样本收集装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为PDMS材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膜为圆形结构,直径为1-20mm,其上分布有数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尺寸为50-200nm。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设置于模具中,可以避免漏液。
上述方案中,所述微注射泵的注入速率为0.1-0.5u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94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