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桩和承台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3453.6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郭杨;乐腾胜;毕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4 |
代理公司: | 34126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结构 上端板 承台 下端板 预制桩 主筋 施工 顶端连接 浇筑承台 同轴连接 稳固连接 向下延伸 根连接 浇筑 垂直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桩和承台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连接结构包括同轴连接的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的横截面可覆盖下端板的横截面,沿下端板的周向垂直设有若干根主筋,主筋顶端连接至上端板,沿上端板周向向下延伸出若干根连接筋;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将连接结构与预制桩相固定;步骤(2)、布置承台配筋;步骤(3)、在连接结构上浇筑承台。连接结构提供了预制桩和承台的的稳固连接,施工方法的操作简单,且可与承台浇筑同时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桩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桩和承台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预制桩因其工厂化生产、施工周期短和竖向承载力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中,逐步成为桩基工程中的主导桩型之一。预制桩作为竖向承载构件时,与承台的连接和施工方法一直是困扰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的难题;常用的技术方法主要为桩腔内植筋后灌入混凝土,但施工现场植筋工艺复杂、难以保证钢筋锚固深度、钢筋与承台底部纵向钢筋连接不充分等,易引起预制桩与承台连接处开裂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桩和承台的连接结构,包括中心轴线相同的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可覆盖下端板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若干根主筋相连接,主筋沿下端板周向分布设置,沿所述上端板周向向下延伸出若干根连接筋,连接筋围设于主筋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筋的长度小于主筋的长度。
本发明的连接结构属于工厂化加工成品,无需现场制作,用于牢固且简便的连接预制桩和承台;该连接结构的连接方式简便快捷,质量易于保证,节约工期,降低造价,保证了工程质量的安全。本发明的连接结构在连接预制桩和承台时,通过浇筑灌入混凝土,与预制桩和承台与连接结构形成含上下端板的钢筋混凝土连接刚体,提高预制桩与承台连接部位的桩体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桩和承台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下端板和主筋插入至预制桩中,主筋从预制桩顶端向上延伸,将连接筋底端垂直连接至预制桩端板中并固定;
步骤(2)、准备承台配筋,承台配筋从上端板下方开始水平层叠布置,根据承台高度确定承台配筋的层数,将承台配筋弯折使其绕开主筋和连接筋;
步骤(3)、承台配筋布置完成后,用混凝土浇筑形成预制桩和承台的连接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步骤(2)中,承台配筋包括纵向筋和横向筋;每层承台配筋的布置方法为:纵向筋和横向筋相互垂直交错设置,通过焊接相互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步骤(3)中承台配筋布置完成后,承台配筋、连接筋和主筋形成钢筋笼,先向预制桩内腔中注入混凝土,然后向钢筋笼其他部位注入混凝土。
本发明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时,连接件下端板插入预制桩内腔中,连接结构与承台的钢筋笼连接形成完整钢筋笼,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连接结构的下端板可通过混凝土浇筑于预制桩中,上端板可通过混凝土浇筑于承台中,另外,上端板中还设有连接筋孔,使其一端连接至上端板并通过上端板与承台相连接,另一端则连接至预制桩的预制桩端板中,进一步提高预制桩和承台的连接强度,简化施工工序,节约成本,降低造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 1是实施例1中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连接筋未示出);
图 2是实施例1中连接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未经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3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