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黏声方程的正演模拟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3281.2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8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许璐;李博;韩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方程 模拟 方法 系统 | ||
一种基于黏声方程的正演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在地震数据的有效频带范围内,给定L个应变拟合参数τσl的初始值,其中L表示拟合标准线性体的个数,l=1…L;步骤2:在有效频带范围内,基于L个应变拟合参数τσl的初始值计算当前计算频率下的积分函数值;步骤3:基于积分函数值,根据拟合参数表达式获得当前Q值对应的应力拟合参数τ;步骤4:针对Q值场数据体内的所有Q值点,重复步骤1至步骤3,得到拟合参数数据体;步骤5:根据拟合参数数据体和时间空间域控制方程,获得黏声介质波场传播算子,进行波场的正演模拟。重新推导了黏声介质波场传播在时间空间域的控制方程,在保证正演精度条件下大幅提高了黏声介质正演模拟计算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正演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黏声方程的正演模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介质的非完全弹性会对地震波场造成吸收衰减作用。这种介质本身固有的吸收特性通常用品质因子来描述,它与介质内部的结构特征以及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因素密切相关。利用地层吸收性质可以用来预测岩性、砂泥岩分布,在有利条件下还可以直接用来预测石油和天然气的存在。因此,地震波的吸收特性分析研究,在油气、水资源勘探等工程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及勘探目标复杂程度的增加,构造成像已不能满足勘探的需求,对岩性成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保证成像位置准确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高精度保幅成像,需要校正黏滞性对成像的影响,实现真振幅成像。大部分真振幅成像算法是建立在完全弹性介质条件的假设下,然而实际地下介质,特别是在近地表及油气储层,多为一种黏弹性介质。地震波在黏弹性介质中的传播主要表现为速度频散与振幅衰减。不考虑黏滞性的叠前成像算法不仅会使成像位置发生偏离,而且还会引起成像振幅的欠估计,严重影响甚至误导随后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等工作。
对由黏滞性引起的地震波吸收衰减的补偿,常规的方法是进行反Q滤波以增强地震波特别是高频成分的能量,达到提高分辨率的效果。但常规的反Q滤波方法大部分基于层状介质假设,虽能够对能量进行一定补偿,但在复杂介质条件下,该方法并不符合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不是一种精确的补偿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在成像的过程中对地震波进行能量补偿及相位校正,即反Q偏移方法。目前已有的反Q偏移方法主要有三类,即基于射线理论、基于单程波方程与基于双程波方程的反Q偏移方法。基于射线理论的成像方法由于基于高频近似,较难处理多波至问题,在复杂介质模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波动理论的单程波反Q偏移方法对陡倾角构造成像有限制,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构造。近年来许多学者将逆时偏移扩展到黏声介质中,通过层析反演技术建立精确的Q模型,并通过Q-RTM技术实现地层的非弹性吸收衰减补偿,这也是近年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重要尝试。
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高精度正演模拟。由于Q值是关于频率的函数,传统黏声介质的正演模拟一般在频率域进行,其特点是求解容易,精度较高,然而高维傅里叶变换使得该方法计算效率较低,不能进行大规模应用。因此,期待开发一种效率更高的高精度正演模拟方法,以利于其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黏声方程的正演模拟方法,包括:
步骤1:在地震数据的有效频带范围内,给定L个应变拟合参数τσl的初始值,其中L表示拟合标准线性体的个数,l=1…L;
步骤2:在所述有效频带范围内,基于所述L个应变拟合参数τσl的初始值计算当前计算频率下的积分函数值;
步骤3:基于所述积分函数值,根据拟合参数表达式获得当前Q值对应的应力拟合参数τ;
步骤4:针对Q值场数据体内的所有Q值点,重复步骤1至步骤3,得到拟合参数数据体;
步骤5:根据所述拟合参数数据体和时间空间域控制方程,获得黏声介质波场传播算子,进行波场的正演模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3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移动机器人及驱动轮
- 下一篇:一种带作动器的分频段路噪主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