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温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7295.3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1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钱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南师大科技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G01D21/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于忠洲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室温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温监控系统,包括遮阳控制机构、通风机构、加湿加热机构以及传感检测机构;遮阳控制机构用于安装在温室外围;通风机构用于安装在温室的前后侧端面上;加湿加热机构用于安装在温室内;传感检测机构用于安装在温室内;加湿加热机构分别与遮阳控制机构、通风机构以及传感检测机构之间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无线互联。该基于物联网的室温监控系统利用无线网络实现遮阳控制机构、通风机构、加湿加热机构以及传感检测机构无线组网互联,从而对温室内的光照度、温度和湿度进行联合检测控制,满足植物高效生长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温监控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温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大多数温室的室温和湿度控制还处于人工监测控制阶段,需要人为地定时不间断进行检测,并对温度和湿度进行人为控制,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在一个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下。但是这种人为监控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容易出现检测不及时或检测错误,耽误植物正常生长,甚至有可能造成植物损毁。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温监控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满足植物高效生长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温监控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满足植物高效生长要求。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室温监控系统,包括遮阳控制机构、通风机构、加湿加热机构以及传感检测机构;
遮阳控制机构用于安装在温室外围,对温室左侧面、右侧面以及顶面的采光面积进行调节;通风机构用于安装在温室的前后侧端面上,对温室内进行通风控制;加湿加热机构用于安装在温室内,对温室内进行加湿和加热控制;传感检测机构用于安装在温室内,对温室内的光照度、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检测;加湿加热机构分别与遮阳控制机构、通风机构以及传感检测机构之间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无线互联。
进一步地,遮阳控制机构包括室外控制箱、收放卷驱动电机、卷轴以及至少两根半圆弧形杆;各根半圆弧形杆纵向间隔安装,并在各根半圆弧形杆的弧顶部均设置有一个支座;卷轴旋转式安装在各个支座上,并在各个支座之间的卷轴上均同步绕卷有两块遮光膜布;在两块遮光膜布的下侧边上均设置有一根配重杆,且一根配重杆位于支座的左侧,另一根配重杆位于支座的右侧;在配重杆的两端均旋转式设置有一个行走支撑于半圆弧形杆外侧边缘上的支撑滚轮;室外控制箱安装在卷轴端部所在的支座上,且卷轴端部伸入室外控制箱内,并在伸入端部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蜗轮;在室外控制箱内旋转式安装有与驱动蜗轮相啮合的驱动蜗杆;收放卷驱动电机安装在室外控制箱内,且收放卷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蜗杆相对接;在室外控制箱内还设置有室外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室外无线通信模块;室外控制器分别与电机驱动电路以及室外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电机驱动电路与收放卷驱动电机电连接;室外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收放卷驱动电机反正转工作。
进一步地,在遮光膜布上设置有一根与配重杆相平行的支撑横杆,且支撑横杆的两端端部用于分别支撑在相邻的两根半圆弧形杆上;在半圆弧形杆的外侧弧面上安装有两个L形限位档杆,两个L形限位档杆分别位于半圆弧形杆的3π/8和5π/8弧度位置处,且L形限位挡板与半圆弧形杆的外侧弧面构成开口指向半圆弧形杆弧顶部的卡扣口;支撑滚轮行走至半圆弧形杆的下端部时,支撑横杆的端部扣于相应侧的L形限位档杆上。
进一步地,在遮光膜布上且位于支撑横杆的上方安装有一个滑移杆,在滑移杆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条形膜布孔,遮光膜布平整贯穿条形膜布孔实现滑移杆的安装;在滑移杆的两端均旋转式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行走在半圆弧形杆上的行走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南师大科技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未经苏州南师大科技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7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