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熔体强度共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7001.7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3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涛;李建华;关礼争;刘莉莉;马小丰;杨大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2/22 | 分类号: | C08G2/22;C08K5/11;C08K5/098;C08K5/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06301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熔体 强度 共聚 甲醛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熔体强度共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共聚甲醛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三聚甲醛和共聚单体、引发剂以及多元链转移剂或多元链转移剂与扩链剂的配合,通过双螺杆反应器在50~70℃下,进行聚合反应,完成支化、交联共聚,获得聚甲醛粉料;将聚甲醛粉料与高效微量助剂混合,通过热脱挥工艺,在180~230℃熔融塑化,经过冷却造粒获得高熔体强度共聚甲醛产品。利用多元链转移剂或多元链转移剂与扩链剂的配合,巧妙实现聚甲醛分子链的支化与交联,通过高效微量助剂,提高聚甲醛粉料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助剂对熔体强度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共聚甲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熔体强度共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甲醛分为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两大类,常规销售的聚甲醛产品多为线性聚合物,分子主链为碳氧键组成。其中共聚甲醛采用三聚甲醛和共聚单体聚合而成,常用的共聚单体包括1,3-二氧五环,1,3-二氧七环等,共聚甲醛的生产遵循阳离子聚合机理,使用上述单体获得的共聚甲醛为线性聚合物,同时,常规助剂的加入量大,对熔体强度损失较大,相当于杂质存在于熔体中,在一定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情况下,熔体强度较低,难以满足聚甲醛纤维、薄膜等高性能产品的制备要求。目前,聚甲醛产品的主要应用市场仍为注塑件,纺丝、挤塑、吹塑方面的应用受到熔体强度低的限制,未能广泛使用,造成了同质竞争严重,不利于聚甲醛行业的发展。在高熔体强度共聚甲醛产品开发方面,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已开展的开发工作主要为通过改变引发剂及共聚单体种类、用量,实现聚合产品性能的差异化,涉及到产品流变学性能的改善则多以改变分子量及其分布,从而改变聚合物熔融指数(熔体质量/体积流动速率),共聚甲醛分子的线性结构未发生改变,无法有效提高产品的熔体强度;在其他聚合物开发方面,如聚乙烯,有通过共聚方法改变熔体强度的报道,其通过加入多元共聚单体或改变催化剂形式,可以实现聚合物分子链的交联、支化,从而改变聚合物的熔体强度,这一技术采用配位聚合机理,与本发明提出的多元链转移剂及高效微量助剂的技术存在本质的差异。共聚甲醛也可以通过多官能度的共聚单体,如三元环氧单体,实现支化、交联,但本发明提出的多元链转移剂的方法更加巧妙、新颖,是有效利用阳离子聚合反应易发生链转移反应的特点实现高熔体强度聚合物制备的方法;共聚甲醛的结构特点决定其产品热稳定性不佳,有效的稳定助剂必不可少,通过高效微量助剂,可以保障产品的热稳定性,同时改善外加助剂对熔体强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熔体强度共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熔体强度共聚甲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聚甲醛和共聚单体、引发剂以及多元链转移剂或多元链转移剂与扩链剂的配合,通过双螺杆反应器在50~70℃下,进行聚合反应,完成支化、交联共聚,获得聚甲醛粉料;将聚甲醛粉料与高效微量助剂混合,通过热脱挥工艺,在180~230℃熔融塑化,经过冷却造粒获得高熔体强度共聚甲醛产品。
共聚单体选自1,3-二氧五环,1,3-二氧七环等;共聚单体质量占三聚甲醛质量的3~5%。
引发剂为三氟化硼乙醚,引发剂占三聚甲醛质量的50~150ppm。
多元链转移剂:C1~C3烷烃(即1~3个碳的烷烃)上至少3个H被烷氧基取代,烷氧基中的烷基为1~5个碳的烷基,如选自四乙氧基甲烷、四丁氧基甲烷、三乙氧基甲烷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三聚甲醛质量的100ppm~1000ppm。
扩链剂为多元异氰酸酯,优选自二元异氰酸酯、三元异氰酸酯,扩链剂与多元链转移剂配合使用时,扩链剂与多元链转移剂的质量比为0.5~5:1,扩链剂与多元链转移剂的添加总量不超过三聚甲醛质量的2000ppm。
高效微量助剂占聚甲醛粉料质量的用量包括:抗氧剂(245:100~500ppm)、增塑剂(葵二酸二辛酯等脂肪酯增塑剂:500ppm~5000ppm)、硬脂酸钙100~500ppm。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连续进料的方式或序批进料的方式进行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70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