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臭氧-电催化氧化联用的油田化学驱采出水降粘装置及降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3045.2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3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秋实;曹振锟;陈忠喜;古文革;舒志明;徐忠凯;单红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1/465;C02F1/467;C02F1/72;C02F1/78;C02F101/30;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11322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16345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出水 油田化学 电催化氧化 降粘装置 臭氧氧化系统 降粘 联用 降解聚合物 水处理技术 水质 达标处理 工艺技术 一次降粘 有机物 沉降 水分离 臭氧 回注 过滤 油田 | ||
1.一种基于臭氧-电催化氧化联用的油田化学驱采出水降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臭氧发生器(1),其用于产生臭氧;
气液强力混合腔(3),其与所述臭氧发生器(1)连接;
第一臭氧反应器(4),其包括第一进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2),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41)与所述气液强力混合腔(3)连接;
臭氧循环罐(6),其包括循环水进口(61)、循环水出口(62)、来水进口(63)和第三出水口(64),其中所述循环水进口(6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42)连接,所述来水进口(63)用于与外界采出水源连接;
循环泵(2),其一端与所述臭氧循环罐(6)的循环水出口(6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强力混合腔(3)连接;和
电催化箱体(7),其包括第三进水口(71),所述第三进水口(71)与所述臭氧循环罐(6)的第三出水口(6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粘装置还包括:
第二臭氧反应器(5),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臭氧反应器(4)和臭氧循环罐(6)之间,在所述第二臭氧反应器(5)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51)和第二出水口(52),其中所述第二进水口(5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42)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52)与所述臭氧循环罐(6)的循环水进口(61)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水口(41)设置在所述第一臭氧反应器(4)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水口(42)设置在所述第一臭氧反应器(4)的顶部;所述第二进水口(51)设置在所述第二臭氧反应器(5)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水口(52)设置在所述第二臭氧反应器(5)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臭氧反应器(4)和第二臭氧反应器(5)内均设置有3~4层错流穿孔板,所述错流穿孔板间设置有不溶于水的金属催化剂;优选地,所述金属催化剂为二氧化钛或氧化铝负载的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非均相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降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循环罐(6)还包括:
来水中心柱(611),其竖直设置在所述臭氧循环罐(6)内的中心上部,所述来水中心柱(611)的底部与所述来水进口(63)连接;
配水系统(613),其设置在所述臭氧循环罐(6)内的顶部,并与所述来水中心柱(611)连接;
导流部件(614),其设置在所述配水系统(613)的下方,并环绕所述来水中心柱(611)设置在所述臭氧循环罐(6)内;
出水中心柱(612),其竖直设置在所述来水中心柱(611)的下方,底部分别与所述循环水出口(62)和第三出水口(64)连接;
循环旋流板(617),其设置在所述导流部件(614)的下方,并环绕所述出水中心柱(612)的上部或环绕所述来水中心柱(611)的下部设置在所述臭氧循环罐(6)内;和
集水系统(618),其设置在所述循环旋流板(617)的下方,并与所述出水中心柱(6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系统(613)包括多个配水喇叭口(6131)和将所述多个配水喇叭口(6131)与所述来水中心柱(611)连接的配水导管(6132);和/或
所述导流部件(614)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上层导流板(6141)、第一斜板填料(6142)和第一下层导流板(6143);和/或
所述集水系统(618)包括多个集水喇叭口(6181)和将所述多个集水喇叭口(6181)与所述出水中心柱(612)连接的集水导管(6182);和/或
所述臭氧循环罐(6)还包括尾气排放口(619),其设置在所述臭氧循环罐(6)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降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水口(71)与所述臭氧循环罐(6)的第三出水口(64)通过一倒U型管道连接,在所述倒U型管道上设置有一破虹吸管(6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30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