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图贴边方法、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2566.6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4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有年;李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汉达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王振宇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图 贴边 方法 终端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图贴边方法、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根据遥感影像地物特征最新绘制的多边形和地图矢量文件中已经绘制的多边形;计算第一多边形的节点到第二多边形边线的最小距离,求取第二多边形上最小距离点集合,设为第一集合;计算第二多边形的节点到第一多边形边线的最小距离,求取第一多边形上最小距离点集合,设为第二集合;根据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最小距离点的分布生成贴边多边形;将所述贴边多边形与第一多边形、第二多边形合并得到共边多边形,并去除所述共边多边形与第二多边形的重叠区域,得到贴边处理的目标共边多边形。通过该方案解决现有地图贴边方法效率较低的问题,有效提高地图区块贴边效率,保障准确消除地图边界间的缝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制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图贴边方法、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子地图时,会采用多种采集方式,如人工勾绘、以机器学习算法为支撑的半自动和自动采集。以上采集方式生成的矢量数据可能会存在成重叠面和缝隙。由于矢量数据之间存在拓扑关系,为了保证矢量数据的拓扑一致性,对于矢量多边形之间的缝隙,需在生产过程中,对邻近的多边形两两之间进行共边处理,以避免容差范围内的缝隙的产生。
目前,针对矢量多边形间的缝隙,常见的多边形共边方式是手动捕捉多边形边线,将多边形边界重绘至临近的多边形的边界上,该方法虽然也能进行多边形之间的贴边处理,但对于大量的矢量多边形的贴边,手动控制贴边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图贴边方法、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地图贴边方法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图贴边方法,包括:
获取根据遥感影像地物特征最新绘制的多边形和地图矢量文件中已经绘制的多边形;
计算第一多边形的节点到第二多边形边线的最小距离,求取第二多边形上最小距离点集合,设为第一集合;
计算第二多边形的节点到第一多边形边线的最小距离,求取第一多边形上最小距离点集合,设为第二集合;
根据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最小距离点的分布生成贴边多边形;
将所述贴边多边形与第一多边形、第二多边形合并得到共边多边形,并去除所述共边多边形与第二多边形的重叠区域,得到贴边处理的目标共边多边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根据遥感影像地物特征最新绘制的多边形和地图矢量文件中已经绘制的多边形;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多边形的节点到第二多边形边线的最小距离,求取第二多边形上最小距离点集合,设为第一集合;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多边形的节点到第一多边形边线的最小距离,求取第一多边形上最小距离点集合,设为第二集合;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最小距离点的分布生成贴边多边形;
去重模块,用于将所述贴边多边形与第一多边形、第二多边形合并得到共边多边形,并去除所述共边多边形与第二多边形的重叠区域,得到贴边处理的目标共边多边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汉达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汉达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25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