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信源的测控信道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1431.8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1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万丽景;王振华;林琳;张晋;王健蓉;王同磊;顾鹏;葛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晓飞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源 测控 信道 调度 方法 | ||
1.一种多信源的测控信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数据按规模大小进行分类;
2)将测控信道进行分类;
3)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测控信道进行自主调度或地面调度;
所述步骤1)中将数据按规模大小进行分类的具体分类结果为:
较小规模数据,即数据为关键数据,用于下传整器安全状态;
正常规模数据,即数据为器务数据,用于下传正确运行状态;
中等规模数据,即数据为参考数据,用于下传地面关心的整器运行状态细节;
较大规模数据,即数据为科学数据,用于下传地面指定的科学探测结果;
所述步骤2)中将测控信道进行分类的具体分类方法为:
有线信道:传输数据量小、可靠性高,只在两器分离前可用;
慢速信道:传输数据量较大,采用全向天线,为 常用信道;
快速信道:传输数据量大,采用定向天线或者UHF,只在科学探测或者实时性要求高时使用;
所述自主调度为:正常情况下,以巡视器作为调度中心,巡视器按照数据量大小进行信道调度;
所述地面调度为:在信道失锁的情况下,由地面指定信道,各器切换到地面指定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信源的测控信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自主调度流程的具体过程如下:
(11)初始时刻,读取当前信道状态,若信道失锁,启动自主生存任务,保存关键遥测数据供测控恢复时地面查询;
(12)查看当前测控信道状态,若此拍信道状态和上一拍信道状态不一致,则切换为上一拍测控信道状态;
(13)当前下行可写入时,写入上一拍打包的遥测数据;
(14)根据当前工作模式,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
(15)记录当前工作模式并存储
(16)预估当前数据量打包时间;
(17)预估当前遥测下行时间,完后延时;
(18)提前时间2T打包数据,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完后延时;T=10ms;
(19)提前时间T查询当前信道状态,并转回至步骤(12);
(20)重复步骤(12)-步骤(19)直至本次任务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信源的测控信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具体为:
安全模式、分离模式和充电模式下:默认使用慢速信道传输器务数据和关键数据;
移动模式,月夜转月昼模式和月昼转月夜模式下:默认使用慢速信道传输关键数据和器务数据,或先使用快速信道传输地面指定的参考数据,参考数据传输完成后,切换回慢速信道传输器务数据和关键数据;其中参考数据、器务数据和关键数据1:1交替下传,保证器务数据、关键数据的实时性;
探测模式和感知模式下:根据科学数据规模自主选择快速信道,器务数据和关键数据保证原周期下传,科学数据在器务数据和关键数据空隙传输;科学数据传输完成后切换回慢速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信源的测控信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先使用快速信道传输地面指定的参考数据,参考数据传输完成后,切换回慢速信道传输器务数据和关键数据该种方式时,参考数据、器务数据和关键数据1:1交替下传,保证器务数据、关键数据的实时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信源的测控信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信道失锁2分钟后,地面指定信道切换,各器切换到地面指定信道,同时启动地面调度,具体过程如下:
(21)地面检测信道失锁状态,若信道失锁累计超过2分钟,启动地面信道管理,指定各器到默认的慢速信道下;
(22)巡视器执行如下操作:若有地面指定切换信道,按地面信道进行切换,否则启动自主调度;
(23)着陆器执行如下操作:若有地面指定切换信道,按地面信道进行切换,否则按巡视器指定信道进行切换;
(24)中继星执行如下操作:若有地面指定切换信道,按地面信道进行切换,否则按巡视器指定信道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信源的测控信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器包括巡视器、着陆器和中继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143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