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吸式吸入管非均匀来流主动控制的轴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0246.3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龙云;陈一鸣;朱荣生;安策;王秀礼;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3/00 | 分类号: | F04D3/00;F04D29/52;F04D29/54;F04D29/56;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吸式 吸入 均匀 主动 控制 轴流泵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吸式吸入管非均匀来流主动控制的轴流泵,包括泵体、叶轮和导叶,所述泵体入口安装双吸式弯管,所述双吸式弯管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两个所述进口按照出口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出口与所述泵体入口连接;所述进口内壁分布适流叶片。所述适流叶片包括上适流叶片和可调节流叶片装置,所述双吸式弯管进口的内壁上侧沿径向等距分布若干上适流叶片,所述双吸式弯管进口的内壁下侧设有可调节流叶片装置,用于改变进入所述进口流体的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和绝对入流角度。本发明利用弯管内设置的非均匀来流主动控制装置,使得轴流泵入口的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和绝对入流角度产生畸变,调整了非均匀来流,从而提高了轴流泵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吸式吸入管非均匀来流主动控制的轴流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各种类型的泵都可能存在非均匀的入口速度分布,该速度分布会对泵的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方面已经有较多的相关研究。王福军等研究了弯肘形进水流道和轴流泵的耦合特性,发现泵入口断面上的流速分布并不均匀,指出进水流道和泵的耦合作用明显,二者耦合引起的泵内部流动机理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施卫东等通过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入口速度分布对轴流泵外特性、径向荷载以及典型位置压力脉动的影响,认为不同的入流条件对轴流泵的扬程、效率、径向力以及压力脉动特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llen等发现进水流道会使泵入口产生速度畸变,进而会产生预旋、局部的流动分离和空化。Guo等对船用推进泵开展了研究,考察了入流畸变下的流量分布、速度分布,并分析了引起入流畸变的原因。
综上所述,进口为非均匀来流情况下的进水流道会使轴流泵入口速度畸变,进而会产生预旋、局部的流动分离和空化等问题,同时也导致轴流泵的扬程、扭矩有所降低,从而影响轴流泵的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吸式吸入管非均匀来流主动控制的轴流泵,其在轴流泵的入口处设置双吸式前置弯管,利用弯管内设置的非均匀来流主动控制装置,使得轴流泵入口的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和绝对入流角度产生畸变,调整了非均匀来流,从而提高了轴流泵泵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双吸式吸入管非均匀来流主动控制的轴流泵,包括泵体、叶轮和导叶,所述泵体入口安装双吸式弯管,所述双吸式弯管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两个所述进口按照出口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出口与所述泵体入口连接;所述进口内壁分布适流叶片,用于改变进入所述进口流体的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和绝对入流角度。
进一步,所述适流叶片包括上适流叶片和可调节流叶片装置,所述双吸式弯管进口的内壁上侧沿径向等距分布若干上适流叶片,所述双吸式弯管进口的内壁下侧设有可调节流叶片装置,用于改变进入所述进口流体的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和绝对入流角度。
进一步,所述可调节流叶片装置包括下适流叶片、调整叶片、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所述双吸式弯管进口的内壁下侧中心位置对称设有下适流叶片,对称布置的所述下适流叶片之间安装可摆动的调整叶片;所述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用于限定调整叶片的摆动大小。
进一步,所述调整叶片安装在转动销轴上,所述转动销轴两端安装在对称布置的所述下适流叶片之间。
进一步,所述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下适流叶片上,所述前限位销和后限位销限定所述调整叶片的摆动不超过10°。
进一步,所述双吸式弯管的内壁设有导流锥,且导流锥位于两个所述进口的交汇处,用于将两个所述进口流体导向所述双吸式弯管的出口。
进一步,所述导流锥高度为所述双吸式弯管公称直径的0.7~0.8倍。
进一步,所述叶轮叶片数为n,所述上适流叶片的叶片数为n+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0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