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油厂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1943.2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翔;包点点;李政文;吴凤杰;万春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C02F11/00;C02F11/10;C02F11/121;C02F1/28;B01J20/30;C10B53/00;B09B5/00;B09B3/20;B09B3/35;C02F101/30;C02F103/3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油厂 含油 污泥 资源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炼油厂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将炼油厂含油污泥进行分选、冻干;对干化后的含油污泥进行碎化、无氧热解处理,热解过程在氮气氛围中进行,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和恒温热解时间;热解结束冷却至室温,得到含油污泥制备得来的生物质炭;后续将生物质炭置于滚筒球磨机中研磨、过筛,然后水洗、干燥得到产品生物质炭。该生物质炭可用于吸附净化印染废水,实现资源化利用。本发明工艺简单,含油污泥炭化后,极大的减少了油泥体积;用于印染废水的吸附净化效果好、性能稳定、不易脱附。本发明是含油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的高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危险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有机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炼油厂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石油仍然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它的加工提炼过程主要涉及原油的勘探、生产、运输、储存和精炼等,这些过程都不可避免的产生含油污泥(以下简称油泥),油泥虽然成分复杂多样,危害性强,但是,其本身含有丰富的烃类物质,这也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方向。炼油厂油泥是国际环境组织公认的危险废物,资源化过程中一定要选准方法,找对路径,一旦处置不当,势必会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置油泥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
目前,针对油泥污染问题,主要有热解、溶剂萃取、焚烧、光催化、生物降解等处置技术,但是生物法、光催化等处理技术存在着处理周期长、效果不稳定、生物培养条件要求苛刻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油泥的处置条件,综合环境、经济、生态效益等因素来看,油泥热解制备生物质炭是当下最为成熟有效的解决方法。
生物质炭是油泥在高温无氧条件下裂解形成的,生物质炭芳香化程度高、孔径结构多样、表面积大、性质稳定,并且表面有丰富的可供吸附的官能团,单位吸附量高,是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被广泛用于污水的处理与净化,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印染纺织业产生的印染废水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针对印染废水有机染料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既能高效处理印染废水,又能实现危险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技术途径,此技术在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油泥问题的同时,又能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并且此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吸附效果高效,应用前景广泛,实现了危险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可靠的炼油厂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炼油厂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A、对炼油厂油泥进行分选,挑选出其中不能热解的无机固体;
B、对分选后的油泥在冻干装置中进行冻干,并对冻干后的油泥在破碎机中破碎然后过筛;
C、将过筛后的油泥置于热解装置中,全过程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升温至热解温度,进行热解,热解结束后,待温度恢复至室温,得到生物质炭;
D、将生物质炭置于滚筒球磨机中进行研磨,然后过筛,得到初产品生物质炭;
E、对初产品生物质炭洗涤,将初产品中残余的微量有机物洗出,并使初产品生物质炭PH洗至中性,然后烘干,得到对印染废水安全有效的最终产品生物质炭。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在冻干装置中冻干温度为零下50-60℃,冻干时间为48-72h,对冻干后的油泥破碎过筛,筛的要求为30-50目。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由室温升至热解温度的升温速率控制在8.0-11.5 ℃/min,最终的热解温度500-700℃,恒温热解,时间为2-3h,氮气的流量控制在4-6 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19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