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3个血清生化指标诊断/预警围产期脂肪肝奶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6136.1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4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师科荣;胡成长;张璇;张乐天;王中华;闫振贵;王生轩;李冉冉;徐忠金;杜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92 | 分类号: | G01N33/92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薛鹏喜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清 生化 指标 诊断 预警 产期 脂肪肝 奶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可用于诊断/预警围产期脂肪肝奶牛的血清生化指标,所述血清生化指标组合由AST、GLU和TCHO组成。采用本发明的血清生化指标组合可以准确可靠的诊断脂肪肝奶牛的发病程度以及在牛群中的发病比例,可为奶牛的养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养殖效益,增产增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及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3个血清生化指标诊断/预警围产期脂肪肝奶牛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肝发生在奶牛的产犊早期,高产奶牛更容易发生脂肪肝。脂肪肝病发生时,常常伴随着乳房炎、胎衣不下、皱胃变位和子宫炎等。胎衣不下和子宫炎的奶牛在再次接种受孕时受孕率低,产生死胎的可能性增加;患有乳房炎的奶牛产奶量下降,而且所产奶因不及卫生标准而弃用。各种迹象都表明脂肪肝会严重影响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另外,脂肪肝发病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一经发现便已经是中度甚至重度脂肪肝,要完全治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预防或及早诊断脂肪肝的发生,及时调整养殖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为实现对奶牛脂肪肝发生的及早诊断,有研究尝试通过血液中一些指标来对脂肪肝的发生进行预测。Emmanouil Kalaitzakis等人(2010)研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血液中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以及NEFA与胆固醇脂比例预测脂肪肝。Horea等人(2009)的研究则声称干奶期甲状腺机能减退可能是产后脂肪肝的早期指标。Hachenberg等(2007)人的研究认为血清NEFA、IGF-1的变化可以作为脂肪肝诊断的血清学指标。Shen等(2018)的研究认为血清FGF-21和总血红蛋白是奶牛脂肪肝的潜在标记物。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提出一个脂肪肝程度与血清指标的量化关系,而且对脂肪肝诊断的准确性不能确定,因此不适用生产上指导脂肪肝的诊断。
Reid计算了各血清指标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找到NEFA、GLU、AST和Bilirubin与肝脏脂肪含量是显著相关的。其中Bilirubin与NEFA、GLU和AST都具有相关性,而NEFA与GLU和AST三个指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所以Ried利用NEFA、GLU和AST三个指标与脂肪含量建立方程Y=-0.51-0.0032NEFA+2.84GLU-0.0528AST(Reid et al,1983),当Y≥0时可判断奶牛患轻度脂肪肝(20%,fat),当Y0时可判断奶牛患中度或重度脂肪肝(20%fat)。Reid提出的方程可以在一定范围初步判断疑似脂肪肝奶牛和正常奶牛。但该方案中只测定了8个血清指标,其他一些与脂肪肝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没有测定;而且该方程经肝活检验证,该方程的诊断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在各个牛场中对于判断奶牛是否患有脂肪肝的实用性不强,用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低,容易出现判断偏差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组可用于诊断/预警围产期脂肪肝奶牛的血清生化指标。采用本发明的血清生化指标组合可以准确可靠的诊断脂肪肝奶牛的发病程度以及在牛群中的发病比例,可为奶牛的养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养殖效益,增产增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血清生化指标组合在制备诊断/预警围产期脂肪肝奶牛的试剂或试剂盒中的用途;
所述血清生化指标组合由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和总胆固醇(TCHO)组成。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测定血清生化指标AST、GLU和TCHO的试剂在制备奶牛脂肪肝病的诊断试剂盒中的用途。
上述用途中,所述诊断试剂盒能够判断脂肪肝的发病程度。
上述用途中,血清生化指标AST、GLU和TCHO与奶牛脂肪肝病密切相关,利用所述3个血清生化指标建立脂肪肝奶牛诊断的线性方程,根据线性方程判断脂肪肝的发病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6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