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系统、防侧倾装置和构成三轮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5367.0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驹里琳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帝发(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B62K25/04 |
代理公司: | 37218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纪艳艳 |
地址: | 2011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第一板 平行四边形结构 板体 可变形 减震器 连杆两端 上下布置 悬架系统 防侧倾装置 车轮轴 中线面 三轮车 平行 车轮 垂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的悬架系统、防侧倾装置和构成三轮车。一种悬架系统,设置在两个相对车轮之间,包括车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减震器、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两个第一连杆上下布置,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车架和第一板体,两个第二连杆上下布置,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车架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连接两车轮轴上,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均与车架平行,两个第一连杆、车架及第一板体构成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结构,两个第二连杆、车架及第二板体构成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结构,车架垂直与车辆中线面且位于两个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中心位置,减震器两端分别连接上述两个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系统、防侧倾装置和构成三轮车,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三轮车的悬架系统中用于支撑三轮车整体重量,且保证三轮车在不同工况下正常行驶,普通悬架在转弯时,装载舱或驾驶室保持基本垂直位置,会导致三轮车发生侧倾。
目前三轮车的悬架系统中,没有设置防倾斜机构,不能实现可使三轮车相对于车轮修正自身位置并停止在倾斜或高低不平的平面上,长时间停留时需撑脚架或其它地面支架,短时间停留时需驾驶员把脚放在地上,不是很方便且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的悬架系统、防侧倾装置和构成三轮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悬架系统,设置在两个相对车轮之间,包括车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减震器、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两个第一连杆上下布置,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车架和第一板体,两个第二连杆上下布置,第二连杆两端分别连接车架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连接两车轮轴上,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均与车架平行,两个第一连杆、车架及第一板体构成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结构,两个第二连杆、车架及第二板体构成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结构,车架垂直与车辆中线面且位于两个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中心位置,减震器两端分别连接上述两个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结构。
上述悬架系统基础上,减震器为一个,平行于车架上端沿垂直与车辆中线面方向具有U形凹陷上,减震器轴向两端分别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且减震器中部位于U形凹陷内并能沿垂直与车辆中线面方向上下移动。
上述悬架系统基础上,减震器为伸缩筒式结构。
一种防侧倾装置,设置在所述悬架系统上,包括第一成形板、第二成形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卡钳和刹车盘,第一成形板和第二成形板都围绕轴转动,轴两端设置在车辆主体框架,第一成形板与刹车盘连成一体,第二成形板与卡钳连成一体,第一传动杆两端铰接到第一连杆和第一成形板,第二传动杆两端铰接到第二连杆和第二成形板,当卡钳锁紧刹车盘时,阻止第一成形板和第二成形板的相对旋转,进而阻止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以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旋转。
一种三轮车,包括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上设置有防倾斜装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悬架系统为两个可以变形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可使车辆在转弯时向一侧倾斜,类似于摩托车转弯时发生的情况,以此平衡离心力和重力,从而避免发生倾倒的危险;
2)防侧倾装置的安装与上述悬架系统相结合,卡钳锁紧刹车盘,各个杆停止运动,可使三轮车相对于车轮修正自身位置并停止在倾斜或高低不平的平面上,长时间停留时无需撑脚架或其它地面支架,短时间停留时无需驾驶员把脚放在地上
3)当卡钳锁紧刹车盘后减震器发挥作用,可使车上的负载完全安全,无需担心后悬架会突然下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帝发(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未经亚帝发(上海)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53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