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低温的复酸盐类稀土矿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1090.4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8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熊文良;张丽军;陈达;邓杰;邓善芝;胡泽松;陈炳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3D1/014 | 分类号: | B03D1/014;B03D101/02;B03D10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盐类 稀土 浮选 捕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矿石浮选捕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耐低温的复酸盐类稀土矿浮选捕收剂,包括烷基磷酸酯钠、硫酸化油酸钠、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乳化剂包括OP‑10。本发明的捕收剂具有耐低温性能好、捕收能力较强、生产成本较低、用量少等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烷基磷酸酯钠、硫酸化油酸钠、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捕收剂。所述捕收剂尤其在硅酸磷酸盐类稀土矿中应用时具备良好的分选效果,同时在浮选过程中无需添加起泡剂,能大幅度降低选矿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石浮选捕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耐低温的复酸盐类稀土矿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已探明稀土氧化物工业储量为1859万吨,约占世界已探明稀土储量的23.6%,稀土资源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目前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已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且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稀土工业矿物的种类很多,现阶段工业提取稀土金属最主要的三种矿物为氟碳铈矿[RECO3F]、独居石[(RE,Th,Y)PO4]和磷钇矿[(Y,RE)PO4]。稀土金属广泛的应用于清洁能源、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电子产品等领域。
目前以氟碳铈矿为主要稀土矿物的稀土矿山大多采用烷基异羟肟酸、带苯环的异羟肟酸、环烷基异羟肟酸、萘基异羟肟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作为捕收剂,尽管该类捕收剂在氟碳铈矿型稀土浮选中取得了较好指标,但其存在价格高、用量大,单独使用综合效果不理想、带苯环和萘环的药剂降解难,选矿尾矿废水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等缺点;同时,也不能够对硅酸磷酸盐类稀土矿进行有效的分选。
目前,对于硅酸磷酸盐类稀土矿捕收剂的研发和应用仅见于中国专利文献CN201711202681.X,申请日20171127,名称为:一种磷硅酸盐型稀土矿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了一种磷硅酸盐型稀土矿浮选捕收剂,由以下质量配比的物料组成:5~15份辛基醚丙基-a-氨基-1,1-二磷酸、60~80份椰子油酸、5~10份十六烷基磺酸盐、1~3份Tween-60。上述专利文献公开了对硅酸磷酸盐类稀土矿的实验室常温分选指标:对某REO含量为1.48%的极低品位磷硅酸盐稀土矿,经磨矿-浮选工艺,试验中采用辛基醚丙基-a-氨基-1,1-二膦酸、椰子油酸、十六烷基磺酸盐和Tween-60混合物为捕收剂,用量约0.5kg/t·原矿,抑制剂为水玻璃,可获得REO品位为18.43%、回收率为82.99%的稀土精矿。
由于目前仅在北极圈附近发现了硅酸磷酸盐类稀土矿的矿床,矿山所在地区的常年温度都在10℃以下,导致该类稀土矿的亲水性远强于氟碳铈矿等常规稀土矿,故需要一种捕收能力强且耐低温的捕收剂对其进行浮选分离。
上述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用于硅酸磷酸盐类稀土矿的浮选分离的捕收剂,该捕收剂能应用于国内的常温条件下,也就是20℃左右,但是关于一种耐低温且能够应用于硅酸磷酸盐稀土矿的工业利用领域的捕收剂的技术方案则尚未提出。若将上述捕收剂用于该矿区,则会导致捕收剂的溶解性、捕收能力急剧下降。
综上所述,我们亟需一种耐低温性能好、捕收能力强、并且生产成本较低且用量少、尤其在硅酸磷酸盐类稀土矿中应用时分选效果好的捕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低温的复酸盐类稀土矿浮选捕收剂,以达到使其的耐低温性能好、捕收能力强、并且生产成本较低且用量少、尤其在硅酸磷酸盐类稀土矿中应用时的分选效果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耐低温的复酸盐类稀土矿浮选捕收剂,包括烷基磷酸酯钠、硫酸化油酸钠、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1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