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析混凝土的调节剂及其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8779.1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3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黄赟;刘奕周;董健;罗昕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春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2/14 | 分类号: | C04B22/14 |
代理公司: | 44211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国军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剂 离析 质量分数 混凝土拌合物 混凝土 高岭土 二水石膏 石灰石粉 坍落度 凝结 高岭土煅烧 混凝土方量 硬化混凝土 正常混凝土 工作性能 凝胶材料 掺加 掺量 磨细 尾矿 恢复 | ||
本发明提供可有效恢复离析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的一种离析混凝土的调节剂及其调节方法,所述调节剂由高岭土、石灰石粉以及二水石膏构成,高岭土采用低品质高岭土煅烧尾矿且其质量分数为85‑95%,石灰石粉经磨细且其质量分数为0‑10%,二水石膏的质量分数为5%。所述调节方法包括确定离析混凝土方量、确定凝胶材料用量、确定调节剂的掺量和用量、添加调节剂和搅拌步骤。通过上述调节方法掺加该调节剂后的离析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和凝结时间与正常混凝土基本无差别,硬化混凝土的强度甚至略有提高。证明了该调节剂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坍落度损失并无明显影响,相反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析混凝土的调节剂及其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必要时掺入化 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合制成混合物,经一定 时间后硬化形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是当今世界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以聚羧酸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混凝土工程 技术的重大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混凝土是支 撑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性材料之一,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混凝土年产量已经超过40亿立方米, 是世界上混凝土产量和用量最大的国家。
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性,才能便于施工和获得密实 而均匀的硬化混凝土,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 合物能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适于运 输、浇筑、振捣成型等施工作业,并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 性能。
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成分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 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 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 中整体分离出来。
外加剂超掺是导致混凝土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外加剂是制备 现代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
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对混凝土的可施工性、力学性能、结构 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混凝土施工多采用机械化 泵送施工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较高,一旦发生混凝土严重离析极 易产生堵管,严重影响施工效率;施工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易产生蜂窝 麻面、均匀性差等质量缺陷,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构耐久 性能、长期性能,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
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混凝土特别是预拌混凝土一般都 存在生产量大、生产任务集中等现象,所需要的原材料用量特别大, 极易产生原材料的质量波动,而外加剂的掺量对原材料质量情况特别 敏感。一旦原材料质量发生较大的波动极易导致外加剂超掺,发生混 凝土离析的质量问题。目前,针对外加剂超掺引起的混凝土离析没有 较好的处理方法,一般均做返厂报废处理,不仅造成材料的严重浪费, 而且还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有必要研究针对外加剂超掺引起 的混凝土离析的调节剂及其调节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有效恢复离析混凝土拌合物 的工作性能的一种离析混凝土的调节剂及其调节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离析混凝土的调节剂,由高岭土、石灰石粉以及二水石膏构 成,所述高岭土采用低品质高岭土煅烧尾矿且其质量分数为85-95%, 所述石灰石粉经磨细且其质量分数为0-10%,所述二水石膏的质量分 数为5%。
如上所述的一种离析混凝土的调节剂,所述低品质高岭土煅烧尾 矿的细度≤5%,烧失量≤4%,游离氧化钙含量≤1%;当掺量为30%时, 所述低品质高岭土煅烧尾矿的28d活性指数≥90%。
如上所述的一种离析混凝土的调节剂,所述石灰石粉的主要成分 为含量≥75%的碳酸钙,其细度≤15%,亚甲蓝值≤1.4g/kg;当掺量 为30%时,所述石灰石粉的28d活性指数≥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春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春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8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