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洞穿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0587.6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5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赵志峰;王天翼;李明超;高友;葛凤凯;杨露峰;郑仪剑;王占鹏;孟如亮;苏艳朝;任杰;李志红;谭泓;张令肖;程海风;郭建伟;董伟龙;孙飞;周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河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徐江华;李宝玉 |
地址: | 10019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洞穿 管自 密实 混凝土 浇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洞穿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将多个依次连接的大口径钢管焊接好,布置到隧道内衬洞室中,并对两端的钢管采用端部模板进行封堵;S2:与泵车连接的泵管伸入钢管内;S3:每根钢管在钢管顶部位置布置有一个混凝土浇筑孔,浇筑孔处安装的连接管通过软管与泵管相连接;S4:自采用两台泵车由中间向两端浇筑成型,分两层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是由下而上浇至管中心线180°范围,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从中间钢管向两端钢管依次进行的分段浇筑;S5: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高流动性和自密实性能,依靠其自重流动,无需振捣而达到密实的混凝土。本发明保障钢管的安装进度,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洞穿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技术背景:自密实混凝土起源于1988年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教授,开发动力是“日本熟练工人的减少势必会给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带来负面影响”,199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讲学时称自密实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粗骨料用量少,粉体用量有所增加,水与粉体用量的比值远小于常规混凝土的水灰比,而由于添加了高性能减水剂,在不增加单位体积用水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流动性。具有高的流动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浇筑时仅靠其自重作用而无需振捣便能均匀密实成型,并具有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当操作空间狭小,振捣困难时自密实混凝土体现出其优越性。
现有技术方案中,在隧道内衬洞室进行大口径钢管施工时,采用钢管开孔和分仓浇筑的施工方法,在钢管3点、9点、12点部位开设混凝土浇筑孔,隧道内每固定安装24m钢管后,分仓浇筑自密实混凝土。
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因为分段浇筑,增加浇筑次数,工期耗用较长;
(2)由于分段浇筑,造成管道安装也分段进行,增加洞室内钢管安装工作量,洞室内钢管较洞室外安装困难,增加了工程费用;
(3)分段多次浇筑,每次浇筑时均需安装及拆卸泵管,每次均安装端部模板,人工、材料及设备费用较高;
(4)分段接缝处处理困难,混凝土在接缝处断开,整体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洞穿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解决了多次浇筑时均需安装及拆卸泵管,使得人工、材料及设备费用较高的问题,解决了工程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洞穿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将多个依次连接的大口径钢管焊接好,布置到隧道内衬洞室中,并对两端的钢管采用端部模板进行封堵,在封堵的端部模板顶部留有通气孔;
S2:隧道内衬洞室两端的竖井外布置有泵车,与泵车连接的泵管伸入钢管内;
S3:每根钢管在钢管顶部位置布置有一个混凝土浇筑孔,浇筑孔处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通过软管与泵管相连接;
S4: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采用两台泵车由中间向两端浇筑成型的浇筑方式,浇筑分两层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是由下而上浇至钢管的管中心线180°范围,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是从中间钢管向两端钢管依次进行的分段浇筑;
S5:分段浇筑完成后,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高流动性和自密实性能,依靠其自重流动,无需振捣而达到密实的混凝土。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端部模板布置在一衬混凝土和钢管之间的开口处,包括竹胶板、钢筋圈和方木肋,竹胶板覆盖住开口,外侧利用多个钢筋圈和方木肋进行加固,方木肋位于钢管的径向方向,钢筋圈和钢管同圆心。
进一步的,步骤S2中,位于隧道内衬洞室洞外的泵管采用固定管卡进行固定,位于隧道内衬洞室洞内的泵管采用砂袋压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河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清河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05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隧道之间联络通道的加固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单侧墙模板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