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射频识别的电力电缆路径查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9284.2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8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捷;崔志美;王乐;覃秀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45117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巢雄辉;裴康明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阅读器 电力电缆 电子标签 无线通讯模块 主站 射频识别技术 手持式阅读器 读取 发送 间隔固定 快速确定 路径查找 射频识别 射频芯片 数据信息 系统结构 信息交互 应用程序 电磁波 计算机 电缆 存储 驱动 便利 分析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电力电缆路径查找系统,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电子标签按一定间隔固定在电力电缆的外表面上。阅读器为手持式阅读器,能够通过电磁波与电子标签事项信息交互。阅读器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阅读器能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主站发送从电子标签上读取的数据信息。主站包括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内的应用程序,用于接收阅读器发送来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存储。其巧妙地将射频识别技术与电力电缆的结合,不仅能够从电力电缆上获取驱动射频芯片工作用的电能,还能够通过识别技术快速确定电缆的路径、走向,为日常的维护带来很大便利,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效率高,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维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电力电缆路径查找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已经广泛得到应用,电力电缆维护的工作量也在增加。由于原始电力电缆路径资料不尽如人意,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电力电缆维护人员岗位调整等客观原因,电力电缆路径的探测与电力电缆的识别成为电力电缆维护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如果无法明确电力电缆路径,将增加工程施工时损伤供电电力电缆事故率;不知道电力电缆具体走向,就无法对电力电缆的故障点进行查找,影响了抢修的速度和恢复供电的时间。因此,电力电缆路径查找系统的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电子标签)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电子标签靠近阅读器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本发明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电力电缆路径进行标识并最终实现电力电缆路径精准定位和查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电力电缆路径查找系统,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所述电子标签按一定间隔固定在电力电缆的外表面上;
所述阅读器为手持式阅读器,能够通过电磁波与所述电子标签事项信息交互;
所述阅读器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阅读器能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主站发送从所述电子标签上读取的数据信息;
所述主站包括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内的应用程序,用于接收阅读器发送来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存储。
优选地,所述电子标签为有源式电子标签,其包括取能互感器、整流滤波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射频控制及收发模块;
所述取能互感器为一钳形电流表结构的开口式互感器,取能互感器可拆卸套设在电力电缆的外周,取能互感器能够将电力电缆内流过的电流通过电磁感应转换成能够共电子标签使用的电能;
所述取能互感器的输出端与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储能单元及射频控制及收发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单元为锂电池或者超级电容。
优选地,所述射频控制及收发模块包括微控制器和射频驱动芯片及射频天线,用于发射或接收数据。
优选地,所述电子标签按一定间隔固定在电力电缆的外表面上,该间隔为50m。
优选地,所述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包括:电缆的厂家、型号、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投运时间、下一个标签所在位置。
优选地,所述阅读器包括射频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射频模块包含电源装置、射频处理器、射频接收器以及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92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