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8661.0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2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翟寅;尹柏清;邢华栋;丛雨;吴集光;杭晨辉;周洋;要鑫达;张葆鑫;陶军;阿敏夫;张伟;雅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调度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负载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可再生能源机组的供电波动;若所述供电波动超出预设的供电波动范围,则根据所述供电波动选择至少一个可控负载,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所述控制指令给所述可控负载,以使所述可控负载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应调节所述可控负载的耗电功率。通过实时检测可再生能源机组的供电波动,如果波动超出供电波动范围则选择可控负载来进行调节,保证可控负载的耗电功率能够及时地跟随供电波动进行响应,来确保电网供电与耗电的平衡关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载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供给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严峻,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进程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由于电网风电装机的网架结构和断面约束、网内各负荷和电源非常不均匀,导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高,弃风、弃光率较高的情况发生。
针对可再生能源消纳依然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方法通过改善电网结构和增大供电负荷容量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但是在可再生能源供电波动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地响应供电波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改善在可再生能源供电波动的情况下电网无法及时进行响应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调度方法,包括:获取可再生能源机组的供电波动;若所述供电波动超出预设的供电波动范围,则根据所述供电波动选择至少一个可控负载,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所述控制指令给所述可控负载,以使所述可控负载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应调节所述可控负载的耗电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实时检测可再生能源机组的供电波动,如果波动超出供电波动范围则选择可控负载来进行调节,保证可控负载的耗电功率能够及时地跟随供电波动进行响应,来确保电网供电与耗电的平衡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供电波动选择至少一个可控负载之前,还包括:根据非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当日供电计划以及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历史供电记录,确定所述供电波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非可再生能源机组的供电计划、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历史供电以及预设标准供电功率,来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供电波动范围,以便后续可控负载可以及时的进行响应,保持电网供电与耗电的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供电波动范围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非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历史供电记录、所述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历史供电记录以及负载侧的历史耗电记录,所述负载侧包括非可控负载和所述可控负载;基于预设的限制条件,根据所述非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历史供电记录、所述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历史供电记录以及所述负载侧的历史耗电记录通过线性优化求解器对预设目标函数进行迭代,确定所述非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当日供电计划。
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到限制条件和历史的电网供电耗电情况,利用优化求解器迭代求解目标函数,以确定非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当日供电计划,使得供电侧可以相对平稳地进行供电,以便后续保持电网供电与耗电的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供电波动选择至少一个可控负载之前,还包括:获取多个可控负载对应的最大耗电功率及响应速率;对超出预设的供电波动范围的供电波动幅度按照波动大小进行层级划分,得到多个供电波动幅度层级;根据所述多个可控负载对应的最大耗电功率以及所述响应速率,确定各供电波动幅度层级对应的可控负载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划分供电波动幅度层级,确定每一供电波动幅度层级对应的可控负载组合,使得在出现供电波动的时候可以根据供电波动幅度层级,快速选择可控负载组合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供电波动选择至少一个可控负载,包括: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机组的供电波动的数值,判断所述供电波动对应的供电波动幅度层级;根据所述供电波动的供电波动幅度层级确定对应的可控负载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86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