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D-16机型双工字轮收线及自动切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0903.1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7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缪启富;李玉峰;左树华;翟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56 | 分类号: | B65H67/056;B65H63/08 |
代理公司: | 32270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益民 |
地址: | 2257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线 字轮 排线 双工 自动切换装置 机型 限位单元 工字轮 帘线 控制驱动单元 排线单元 驱动单元 生产效率 收卷单元 单工 定长 气缸 收卷 限位 机床 配合 停车 自动化 员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XD‑16机型双工字轮收线及自动切换装置,包括用以排线的排线单元、用以对帘线进行收卷的收卷单元、用以对排线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用以控制驱动单元的控制单元。本发明的一种XD‑16机型双工字轮收线及自动切换装置,将外收线捻股机型单工字轮收线改为双工字轮收线,通过限位单元和控制单元的配合实现对工字轮帘线定长的控制,通过控制单元与第一气缸的配合实现将排线自动从A工字轮切换到B工字轮,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机床停车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帘线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XD-16机型双工字轮收线及自动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外收线捻股机机型帘线收卷方式多为单工字轮收线,XD-16机型收线同样是每次使用一只工字轮对捻制的帘线进行收卷,在到达预设定长后由员工进行卸轮操作。因客户帘线长度需求的不同,成品帘线工字轮型号主要分为B40/B60/B80三种,其中B40/B60两种工字轮的帘线绕线容量约为B80工字轮的一半,在生产使用B40/B60工字轮时,所需的卸轮频次为B80工字轮的双倍,员工在操作B40/B60工字轮机床时需要来回走动,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收线捻股机机型帘线收卷方式采用单工字轮收线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XD-16机型双工字轮收线及自动切换装置,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用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XD-16机型双工字轮收线及自动切换装置,包括用以排线的排线单元、用以对帘线进行收卷的收卷单元、用以对排线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单元、驱动单元以及用以控制驱动单元的控制单元。
排线单元包括排线摆杆、排线座和排线导轮,排线座可滑动地固定在排线摆杆上,排线导轮设置在排线座上;
收卷单元位于排线单元的前侧,收卷单元包括A工字轮、B工字轮、工字轮连接组件和收线法兰,B工字轮的一侧安装在收线法兰上,B工字轮的另一侧通过工字轮连接组件与A工字轮连接,工字轮连接组件包括中心轴和中心法兰,中心法兰套接在中心轴上且位于中心轴的中部,中心轴的一端连接A工字轮,中心轴的另一端连接B工字轮;
限位单元包括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第一限位单元位于排线单元的后侧,第一限位单元包括丝杆、第一组接近开关、第二组接近开关和4个接近开关支架,第一组接近开关包括2个第一接近开关,第二组接近开关包括2个第二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分别通过接近开关支架固定在丝杆上,2个第一接近开关分别位于丝杆上与A工字轮的两端对应的位置,2个第二接近开关分别位于丝杆上与B工字轮的两端对应的位置,第二限位单元包括第三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支架,第三接近开关支架固定在排线座上,第三接近开关固定在第三接近开关支架上;
驱动单元包括排线驱动单元和收卷驱动单元,排线驱动单元包括气缸支架和用以将排线从A工字轮切换到B工字轮的第一气缸,气缸支架固定在排线导轮的一侧,第一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排线,收卷驱动单元包括收线气缸,收线气缸与收线法兰远离B工字轮的一侧连接;
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气缸和收线气缸电性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三接近开关电性连接。
较佳地,工字轮连接组件还包括缓冲块和收线销,缓冲块与中心法兰共轴设置,收线销设置在中心法兰的两侧。
较佳地,中心轴与中心法兰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较佳地,2个第一接近开关之间的安装距离等于A工字轮的长度,2个第二接近开关之间的安装距离等于B工字轮的长度。
较佳地,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较佳地,控制单元为PLC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0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着色机用无皮带牵引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智能打结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