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空气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6346.6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6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狐龙;刘建祥;史雪纯;朱增怀;吴义磊;高蒙蒙;王章;邵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 |
代理公司: | 44287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进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暖风芯体 散热口 空气处理系统 汽车空调 出风口 进风口 散热 风腔 汽车技术领域 发动机水温 安全事故 动力中断 功能部位 下冷凝器 影响客户 控制阀 冷凝器 风机 开闭 冷风 排出 芯体 供暖 发动机 驾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空调空气处理系统,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一种汽车空调空气处理系统包括:风腔,风腔内设有风机、冷凝器、暖风芯体、进风口、对应各功能部位的多个出风口以及供暖风芯体散热的散热口,进风口、散热口以及每个出风口处均设有相对应控制其开闭的控制阀。通过开设针对暖风芯体的散热口,可实现将工作状态下冷凝器排出的冷风分流经暖风芯体,利用暖风芯体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从而避免因发动机水温过高而影响客户的驾驶体验,避免引起动力中断而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整车热管理已成为汽车节能减排和提高车辆舒适性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得到适当的冷却,保证发动机在最佳温度工作区间。冷却不足或过度,都会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整车的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发动机过冷,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低而导致燃烧情况较差,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同时机油粘度较大,润滑效果差,机械损失较大。发动机过热,会降低机油的润滑效果,导致发动机拉缸及其他润滑不良所产生的问题。
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如一些环境温度可达到40℃至50℃时的地区,高负荷行驶,发动机水温很容易达到极限值110℃,触发发动机保护策略,如切断空调、限扭等,严重影响客户的驾驶体验,甚至引起动力中断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空调空气处理系统,旨在避免因发动机水温过高而影响客户的驾驶体验,避免引起动力中断而引发安全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空调空气处理系统,其包括:风腔,所述风腔内设有风机、冷凝器、暖风芯体、进风口、对应各功能部位的多个出风口以及供所述暖风芯体散热的散热口,所述进风口、所述散热口以及每个所述出风口处均设有相对应控制其开闭的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包括脚风出口、面风出口以及除霜除雾出风口,所述控制阀包括对应所述脚风出口的第一控制阀、对应所述面风出口的第二控制阀、对应所述除霜除雾出风口的第三控制阀、对应所述进风口的第四控制阀、对应所述散热口的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可控制流经所述暖风芯体的空气在流通至所述散热口或流通至所述出风口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暖风芯体设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控制流经所述冷凝器的气流流至所述暖风芯体处的通过状态的第六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流经所述冷凝器的气流流至所述暖风芯体处的通过状态包括完全通过所述暖风芯体、完全不通过所述暖风芯体以及部分通过所述暖风芯体。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包括外部空气进入口以及车辆厢体内部空气循环出口,所述第四控制阀用于在所述外部空气进入口与所述车辆厢体内部空气循环出口之间切换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口设置于车辆底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开设针对暖风芯体的散热口,可实现将工作状态下冷凝器排出的冷风分流经暖风芯体,利用暖风芯体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从而避免因发动机水温过高而影响客户的驾驶体验,避免引起动力中断而引发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空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空气处理系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6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动力的切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辆的格栅控制方法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