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胸腔双尾纤维硅胶引流导管、穿刺引流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6176.1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0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明;唐慧荣;王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5/01;A61M1/00;A61B17/34;A61B17/4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管段 引流导管 侧孔 直管段 胸腔 管径 硅胶 胎儿 纤维 穿刺引流装置 医疗器械技术 负压引流器 内胎 抓取 空间垂直 胎儿活动 依次相连 穿刺 引流 羊膜腔 移位 新生儿 管腔 减小 贴紧 胸壁 阻塞 分娩 在位 垂直 | ||
本发明涉及胸腔双尾纤维硅胶引流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引流导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螺旋管段、直管段和第二螺旋管段,第二螺旋管段垂直于直管段,且第二螺旋管段还与第一螺旋管段保持空间垂直。引流导管的管径为1.0‑1.2mm,第一螺旋管段和第二螺旋管段的尾部分别均匀开有若干侧孔,侧孔的孔径为0.063mm。本发明的引流导管结构中,位于羊膜腔一侧的第二螺旋管段可贴紧胎儿胸壁外,降低胎儿抓取或胎儿活动所致的移位、脱落风险。新生儿分娩后如引流导管仍在位,可直接接上负压引流器引流,避免产后再次穿刺。此外,引流导管的管径减小,附加两螺旋管段尾部的侧孔,可降低出现引流导管管腔内胎脂、胎毛的阻塞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胸腔双尾纤维硅胶引流导管、穿刺引流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胎儿胸腔积液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异常体液集聚于胸膜腔的现象,原发性胸腔积液多是由于胚胎期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乳糜胸,重度胸腔积液产前如不干预,胎儿死亡率约62%。常见宫内治疗方法包括胸腔穿刺术、胸腔-羊膜腔引流术及胸膜固定术,其中,胸腔-羊膜腔引流术是通过引流管持续引流胸水至羊膜腔,持续性减少胸水量的方法,可缓解增高的胸腔内压力,从而降低肺发育不全的发生风险,胎儿胸腔-羊膜腔引流术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
目前,用于胎儿胸腔引流术的引流管主要包括:Harrisoncatheter(CookInc.,Bloomington,IN)及Rocketcatheter(RocketCo.Inc.,Branford,CT)及double-basketcatheter(HakkoCo.,Nagano,Japan)。但这些引流管在宫内操作过程中,存在引流管移位、脱落、堵塞的可能性高,甚至引流管脱落至胎儿胸腔内,出生后需行胸腔镜取出。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宫内胸腔-羊膜腔引流的患儿分娩后需立即再次实施新生儿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而目前国际上的上述宫内引流管都需要分娩后立即取出,不能延续至新生儿的引流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不易堵塞,且不易移位、脱落的胸腔双尾纤维硅胶引流导管。本发明还提出了应用该引流导管的穿刺引流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胸腔双尾纤维硅胶引流导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螺旋管段、直管段和第二螺旋管段,所述第二螺旋管段垂直于所述直管段,且所述第二螺旋管段还与所述第一螺旋管段保持空间垂直;所述直管段的长度为25-35mm,所述第一螺旋管段和所述第二螺旋管段延展后的长度均为30mm;所述引流导管的管径为1.0-1.2mm,所述第一螺旋管段和所述第二螺旋管段的尾部分别均匀开有若干侧孔。
进一步地,侧孔的孔径为0.063mm。
穿刺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器、上述的胸腔双尾纤维硅胶引流导管、可穿入所述引流导管中的导丝、可供所述引流导管插入的穿刺套管、与所述穿刺套管匹配的穿刺针芯、可插入所述穿刺套管内用于分离所述穿刺套管和所述引流导管的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所述穿刺套管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推进器和延展后的第二螺旋管段长度之和,所述第二推进器的长度=所述穿刺套管的长度;所述负压引流器连接所述第二螺旋管段尾部接头,用于负压引流胸腔积液。
穿刺引流方法,采用上述的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穿刺针芯插入匹配的穿刺套管中,将所述导丝穿入所述引流导管中;
步骤二、在超声定位下,从孕妇腹壁穿刺进入子宫,避开胎儿心脏、肺脏组织,将所述穿刺针芯和所述穿刺套管整体穿刺进入胸腔后,拔出所述穿刺针芯,使用注射器与所述穿刺套管相连进行抽取,如抽出胸水,则表示所述穿刺套管进入胸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鼓楼医院,未经南京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6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球囊导管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妇科给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