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轻离型力的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45861.2 | 申请日: | 2019-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8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 发明(设计)人: | 闫长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旭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9D183/04;C09D5/24;C09D201/00;C09D5/20;C09D7/61;C08L23/06 |
| 代理公司: | 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文强 |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基层 外表面涂布 硅油层 离型层 溶剂 附着力强 化学交联 静电火花 生产过程 涂布均匀 可回收 离型力 离型膜 相容性 再利用 超轻 离型 制备 沉淀 溶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轻离型力的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薄膜基层,所述薄膜基层的外表面涂布有硅油层,所述硅油层的外表面涂布有离型层。本发明与溶剂的相容性好,溶解后易分散,不产生沉淀,涂布均匀,离型效果好,溶剂可回收再利用,而且化学交联密度高,离型层与薄膜基层的附着力强,也避免生产过程静电火花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型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轻离型力的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型膜又称防粘膜,即liner,离型膜是以PET,BOPP,PE,PC,PS,CPP为基材制作的一种表面具有低表面能的特性,与胶带之间的剥离力可调节的产品。离型膜的特点是表面平整、洁净度高,后续加工尺寸稳定,透明度及颜色可调整,薄膜的厚度与基材的种类可选择的范围广。可利用离型膜这些特点向光学与电子领域的零部件的深加工发展,从而适应这一领域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过程。
目前,现有的离型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离型膜与溶剂的相容性较差,溶解后不易分散,容易产生沉淀,涂布均匀度较差,离型效果比较一般,溶剂不可回收再利用,而且化学交联密度低,离型层与薄膜基层的附着力弱,生产过程容易发生静电火花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轻离型力的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轻离型力的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薄膜基层,所述薄膜基层的外表面涂布有硅油层,所述硅油层的外表面涂布有离型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薄膜基层采用聚乙烯的材质制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硅油层的原料包括硅油和抗静电粉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离型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氨基甲酸酯为5—7质量份;聚乙烯醇为1—1.5质量份;氨基酯为2—5质量份;甲苯为15—25质量份;胶联剂为5—10质量份;锚固剂为6—8质量份;固化剂为7—9质量份;硅石颗粒2—5质量份;表面活性剂为5—10质量份;树脂为50—80质量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离型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胶联剂为7质量份;锚固剂为6质量份;固化剂为8质量份;硅石颗粒4质量份;表面活性剂为9质量份;树脂为75质量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离型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氨基甲酸酯为5质量份;聚乙烯醇为1.5质量份;氨基酯为3质量份;甲苯为17质量份;胶联剂为7质量份;锚固剂为6质量份;固化剂为8质量份;硅石颗粒4质量份;表面活性剂为9质量份;树脂为75质量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抗静电粉末为聚磺酸类化合物、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烷基磺酸类化合物、聚噻吩类化合物、镍粉、铜粉、银粉、碳纳米管颗粒或季按盐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锚固剂是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剂、促进剂和辅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粘稠状锚固粘接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超轻离型力的离型膜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a.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称取;
b.待步骤a完成后,再将抗静电粉末与硅油放入到混合器中混合均匀,混合时的温度为25-30℃,混合时间为15-29min,再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到容器A中进行备用;
c.待步骤b完成后,再将氨基甲酸酯、聚乙烯醇、氨基酯、甲苯、树脂和硅石颗粒放入到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待原料混合成稠状时,混合的时间为20-30min,再将胶联剂、锚固剂、固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混合器中,进行混合,混合时的温度为40-50℃,混合时间为30-50min,待原料混合后放入到容器B中进行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旭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市旭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58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