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撑力可调的桥梁支座更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4457.3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3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邓苗毅;黄亚飞;刘文猛;孙大勇;魏保立;谷洪亮;于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22/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赵磊 |
地址: | 450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力 可调 桥梁 支座 更换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力可调的桥梁支座更换方法,与现有的桥梁支座更换方法相比较,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如下:①本发明方法的支座更换过程中,将桥梁支座实际支撑力值作为支座更换顶升的控制指标,由此可消除因支座更换导致的桥梁上部结构的、不利的次生内力;②本发明方法,采用控制自顶升垫板拉杆拉力的间接技术途径,实现了桥梁支座实际支撑力大小的控制和调整;③在桥梁支座更换过程中,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桥梁支座实际支撑力的优化调整,使桥梁上部结构处于最佳的受力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在用桥梁支座的更换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支撑力可调的桥梁支座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支座是桥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桥梁上、下部结构的传力和连接装置。支座要承受桥梁上部结构的作用力,并且要适应桥梁上部结构梁体的变形( 水平位移、转角) 需要。由于设计、施工或使用养护的不当及支座质量缺陷等原因,使用中的桥梁支座会出现损坏,导致桥梁上部结构梁体不能按照正常的受力状态工作,影响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因此,损坏到一定程度的桥梁支座需要进行的更换,以保证桥梁结构自身安全。桥梁支座更换的一般方法为:用千斤顶顶升要更换支座的上部结构梁体、取出原有支座、放置新支座、落下上部结构梁体、支座承受梁体的压力、完成支座更换过程。
现有专利名称为桥梁支座的自顶升垫板更换方法、专利号为ZL 2014108460658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桥梁支座的自顶升垫板更换方法:采用支撑装置支撑住桥梁上部结构梁体后,拆除原支座以及垫石;在原支座位置处,层叠放置通过锲形块滑动实现自顶升的垫板和新支座;施加拉力使垫板的锲形块滑动、垫板顶升,新支座升起支撑桥梁上部结构梁体,新支座承受压力;桥梁上部结构梁体升至原标高位置时,固定锲形块,拆除支撑装置,完成支座更换。
上述发明专利采用梁体的“原标高位置”作为“锲形块滑动、垫板顶升”的终了指标,即:在垫板顶升过程中,测量桥梁上部结构梁体的标高,当达到原标高位置时,停止对垫板的锲形块施加拉力、垫板顶升终了。尽管可以采用高精度的标高测量仪器、精确测量梁体的标高位置,但梁体顶升标高位置与其原始位置相比,仍不可避免的存在微小偏差,即支座更换后、桥梁上部结构梁体会产生微小的变形。桥梁上部结构刚度巨大,即便微小的变形,也将使得桥梁上部结构梁体内产生很大的横向或纵向的结构附加(额外)次生内力,导致梁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桥梁支座更换过程中,对支座实际支撑力的大小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桥梁更换支座后、支座实际支撑力大小的优化调整;完全克服已有专利“桥梁支座的自顶升垫板更换方法(ZL 2014108460658)”存在的桥梁支座更换后,上部结构梁体内产生很大的横向或纵向的结构附加(额外)次生内力、导致梁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的弊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力可调的桥梁支座更换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支撑力可调的桥梁支座更换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① 通过试验标定或力学理论计算,建立自顶升垫板拉杆拉力F和顶升力N的函数关系;
② 根据桥梁结构理论,计算确定桥梁支座的最优支撑力值,即为自顶升垫板的预定顶升力;依据自顶升垫板拉杆拉力F和顶升力N的函数关系,由自顶升垫板的预定顶升力,计算确定支座更换中自顶升垫板拉杆的预定拉力值;
③ 支座更换:采用支撑装置支撑住桥梁上部结构梁体后,拆除原支座以及垫石;在原支座位置处,由下到上依次层叠放置自顶升垫板和新支座;采用经过压力标定、可测量压力的穿心千斤顶张拉自顶升垫板上的拉杆,使新支座升起支撑桥梁上部结构梁体,新支座承受压力;当拉杆拉力达到预定拉力值时,固定自顶升垫板的各部件的相对位置,拆除所述支撑装置,完成支座更换。
所述步骤①中,试验标定的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4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