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温度测井数据的多产层油井产量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3143.1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8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年永乐;郑磊;程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1 | 分类号: | G06F17/11;G06F17/18;G06Q10/04;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温度 测井 数据 多产层 油井 产量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温度测井数据的多产层油井产量预测方法。针对含有多个产层的油井,首先,通过分析井筒、地层、储层以及多产层‑井筒耦合的传热传质特性,建立了多产层油井综合传热的模型,然后,在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利用不同产层处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差异,将实际温度测井数据代入计算模型通过反演方法计算出井筒内流量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推算出各产层的产量,利用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试井方法在应对多个产层时由于采用平均分配法而导致的对单产层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不但可以获得油井的总产量,而且还可以对多产层油井的单一产层的产量进行精确地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数值模拟及温度试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产层油井产量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程中油藏产量是最重要的参数,而产量的多少与开采时油田产层内部油、水等流体的实际流动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大多数油井含有多个产层。工程上通常通过采用试井的方法来确定油井的产量及其他油藏参数。试井方法由于对象是油井中便于测量的数据,无论是在数据收集还是数据分析上都不受制于技术条件,故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试井方法,如压力恢复试井法,压力降落试井法,脉冲试井法等。
然而,大多数油井都含有多个产层,目前的大多数试井方法通常采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对多产层油井的产量进行预测,导致只能对整体产量进行预估,而对单个产层的产量预测精度明显不足,进而影响到油井综合产量的预估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试井方法对多产层油井中单一产层产能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温度测井数据的多产层油井产量预测方法。
本发明首先对井筒、地层、储层以及多产层-井筒耦合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多产层油井的传热传质计算模型;再基于实际温度测井数据利用反演法计算出各产层的精确产量。
基于以上理论建立的多产层油井产量预测方法,其包含的主要步骤为:(1)、首先针对需要进行评估的油井,首先对其地层、储层、井筒及注入条件的各种参数进行收集,为建立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提供基本参数;(2)、然后在计算模型准备完毕后收集实际温度测井数据为反演计算提供依据;(3)、最后对各个产层的流体流量给出取值范围,依据随机近似反演方法对各产层流量进行反演计算得出预测结果。
所述步骤(1)包括:需要的基本参数具体来说包括地层热导率、比热容、地温梯度、地层密度、储层渗透率、储层孔隙度、井壁参数、主要产层数量及射孔位置、井深、注入温度、压力等。
所述步骤(2)包括:需要的实际温度测井数据为井内流体的温度值及对应的深度值。
所述步骤(3)包括:对各个产层流体流量取值范围可以很粗糙,之后根据随机近似反演方法在取值范围内随机生成一组流量分布,代入计算模型中得出模拟的井内流体温度分布,并与实际温度测井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均方根误差,之后再进行流量的随机取值进行下一轮的计算,当计算进行到指定轮数时比较所有的出的均方根误差数据,取均方根误差最小的一组为最优预测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试井方法在应对多个产层时由于采用平均分配法而导致的对单产层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
2.本发明不仅可以获得油井的总产量,而且还可以对多产层油井的单一产层的产量进行精确地预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使用的随机近似反演法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2(a)为具体实施例得出的整体温度分布值反演结果与实际温度测井数据绘制的比较图。
图2(b)为具体实施例得出的储层段温度分布值反演结果与实际温度测井数据绘制的比较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得出的各产层流量分布值绘制的储层吸水量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