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用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优良丁酸梭菌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42624.0 申请日: 2019-09-06
公开(公告)号: CN110591944A 公开(公告)日: 2019-12-20
发明(设计)人: 谢秋宏;宁可;相宏宇;王彦博;张莹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61K35/742;A61P29/00;A61P1/00;C12R1/145
代理公司: 34120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芳
地址: 130000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保藏 小鼠 溃疡性结肠炎 丁酸梭菌 结肠组织 诱导 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中国微生物菌种 疾病活动指数 葡聚糖硫酸钠 微生物中心 便血 发明菌株 上皮屏障 试验对象 体重丢失 无毒无害 诱导小鼠 病理学 菌株 预防 腹泻 损伤 考察 管理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株具有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丁酸梭菌,该菌株已于2019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854。本发明以C57BL/6N小鼠为试验对象,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形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考察该发明菌株在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本发明的丁酸梭菌能够改善由DSS诱导造成结肠炎小鼠的体重丢失、腹泻、便血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能够保护由DSS诱导造成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能够增强结肠组织上皮屏障完整性,且无毒无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用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优良丁酸梭菌。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发生于结肠和小肠部分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发生在基因易感人群中,由过度活跃的T细胞介导的,对肠道微生物的特定组分产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易受环境影响而反复发作。IBD的具体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由宿主基因、环境因素、肠道微生物及免疫反应共同作用所导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在IB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IBD发病初期,病人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减少,某些具有侵略性的细菌种类(Proteobacteria,Fusobacterium species,and Ruminococcus gnavus)增加,同时具有保护性的细菌种类(Lachnospiraceae,Bifidobacterium species,Roseburia and Sutterella)减少。有研究证实肠道生态失调能够引起IBD和T细胞介导的慢性试验性结肠炎。肠道中的粘附和入侵性E.coli和Enterococcus faecalis能够激活诱发疾病的免疫反应,以及引起肠道上皮损伤。同时,IBD和试验性结肠炎也进一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细菌基因表达。此外,炎症反应也能够改变肠道上皮防御功能、黏液层厚度和黏性。

UC是IBD的一种,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蔓延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部位。临床上,UC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便或脓血便,体重减轻、里急后重等,属于中“泄泻”、“痢疾”、“肠澼”、“下痢”、“滞下”等疾病范畴。单独的UC很少致命,但是UC引起的高度的炎症水平,增加了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的发病风险。临床上治疗UC的药物主要包括水杨酸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为主,及其它包括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抗生素、抗凝药物、抗炎性细胞因子、神经免疫调节剂等。水杨酸类抗炎剂(如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是UC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会引起消化道反应、头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皮疹、肝毒性、白细胞较少、贫血等不良反应。临床常用的皮质类固醇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但该类药长期应用易产生副作用,如情绪改变、满月脸、高血压等,且不能防止复发。另外,某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环丙沙星、青霉素类、非氨基糖苷类利福昔明也用于UC的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不能防止UC的复发,且会导致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关注中药制剂治疗结肠炎的效果,如黄连煎剂、乌梅丸、参灵白术散、葛根芩连汤、四白汤和四神丸等,虽然表现出对结肠炎的预防效果,但中药制剂具有组成复杂且含有不明成分的特点。因此,寻找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菌群在人类肠道代谢和免疫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肠道代谢紊乱,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炎症性肠病(IBD)。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失调有可能是IBD的触发点,并表明可以将肠道菌群作为治疗靶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IBD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2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