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果野鸦椿的组织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6573.0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6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蔡邦平;马丽娟;张秀英;张万旗;夏晓晶;陈熙;蔡长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果野鸦椿 组织培养 方法 | ||
一种黄果野鸦椿的组织培养方法,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利用选取黄果野鸦椿复叶为外植体,利用黄果野鸦椿复叶的生理习性,在瓶苗诱导初期设置5~7d缓冲实验的方式,遴选获得无菌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小叶逐渐脱落,叶轴上形成愈伤创面,进而培养愈伤组织,获得黄果野鸦椿的再生植株,很好地解决了黄果野鸦椿的组织培养技术难题。以黄果野鸦椿复叶为外植体,其初步诱导、愈伤组织诱导、成苗诱导、丛生芽诱导、生根诱导和驯化培养过程均为常规组织培养所需的材料,培养基质容易获取,设备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黄果野鸦椿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erg)Kanitz)为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野鸦椿属的常绿或落叶小乔木或灌木,蓇葖果,成熟果皮艳红,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黄果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erg)Kanitzvar.wupingensis B.P.Cai etZ.R.Chen)是福建省地理分布区域内的自然变异种,蔡邦平等人于2018年正式发表(Bang-Ping Cai,etc.2018.Euscaphis japonica var.wupingensis,a new variety withyellow pericarp fromFujian,China.Phytotaxa,334(1):055–059)。其一年生枝为黄绿色,奇数羽状复叶,叶对生,叶柄较野鸦椿修长、柔软,茎直立性不及野鸦椿,黄果野鸦椿的成熟内果皮为黄色,外翻呈蝴蝶翅状,肉质假种皮亮黑色;挂果期从9月可至翌年3月左右,极具观赏、药用和研究价值。
传统野鸦椿培育方式多为种子繁殖,而野鸦椿种皮坚硬、种子具深度休眠的特点,播种至出苗历时近3年,且出苗率低。黄果野鸦椿为近年发现的野鸦椿自然变异种,自然分布区域狭窄,种质资源稀少,因其果实营养丰富易被鸟类和动物食用、人类挖取植株作药用和观赏树种,并且在自然生境中植株数量少,自然结实率低,遗传性状受环境、授粉等各种因素影响,黄果野鸦椿一经被发现,便成为珍稀濒危植物。加之为顽拗型种子、实生出苗不整齐、培育周期长等问题,黄果野鸦椿的种子繁殖系数很低。因其果实为黄色的独特特征,明显区别于野鸦椿,在市场上具有极大的需求。单独依靠种子培育繁殖实生苗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现的目的在于提供以黄果野鸦椿的带叶柄复叶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无性再生植株的一种黄果野鸦椿的组织培养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⑴截取一年生黄果野鸦椿无分枝枝条,冲洗后室内水培;
⑵选取靠近枝条顶端的叶片清洗,冲洗,沥干水分,置入超净工作台;切取复叶用75%乙醇浸泡后无菌水冲洗,然后汞溶液消毒,再无菌水冲洗,沥干水分,得黄果野鸦椿复叶小段,备用;
⑶将步骤⑵获得的黄果野鸦椿复叶小段接种于MS无激素培养基中进行无菌诱导培养,培养5~7d,得无菌黄果野鸦椿复叶小段;
⑷将步骤⑶获得的无菌黄果野鸦椿复叶小段从培养基中取出,在超净工作台上,沿叶轴方向留0.5cm左右,切除其余小叶,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经过120~150d培养,可分化一定数量的黄果野鸦椿愈伤组织;
⑸将步骤⑷获得的黄果野鸦椿愈伤组织,转接至初代诱导培养基中成苗诱导,经30d左右培养出苗,得黄果野鸦椿幼苗;
⑹将步骤⑸获得的黄果野鸦椿幼苗,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培养周期30d左右,得黄果野鸦椿幼苗;
⑺从步骤⑹获得的黄果野鸦椿幼苗中,选取株高大于1cm、着生2~4片复叶、生长健壮的植株,转接至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培养周期30~6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未经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6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