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蜗轮盘四定位孔无扩加深钻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5793.1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7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生元;杨兴敏;施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兴力机车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蜗轮 定位 孔无扩 加深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蜗轮盘四定位孔无扩加深钻削工艺,其涉及蜗轮盘加工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对蜗轮盘孔结构进行加工的工艺,其技术要点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加工蜗轮盘固定在夹具上,将待加工蜗轮盘上的已存定位孔的槽口面对铣具设置;S2:通过回转定位将钻刀在已存定位孔上定位,然后利用钻刀在已存定位孔的底壁上进行预加深钻孔,形成余量钻孔;S3:利用球头铣刀对余量钻孔进行加工,将余量钻孔的槽壁铣出所需的平台;S4:最后利用铰刀继续对余量钻孔剩余余量进行加工,S3中平台边边缘与最终定位孔的周壁成圆弧过渡,完成对蜗轮盘已存定位孔的无扩加深钻削,进而本发明可以对蜗轮盘上的已存定位孔进行稳定精确地无扩加深钻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蜗轮盘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蜗轮盘四定位孔无扩加深钻削工艺。
背景技术
蜗轮盘是现代飞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它在发动机燃烧室内受到高温燃气的推动,将燃气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的运转,蜗轮盘的加工条件极为严苛,必须使用特殊的耐高温材料使用特殊工艺制造,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技术水平。
如图1所示,是一种待加工蜗轮盘1,在蜗轮盘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待加工蜗轮盘1上加工出如图2所示的孔结构,但是待加工蜗轮盘1所需的孔结构不仅深度较大,而且,需要加工出所需的平台4和弧面,因此直接采用简单的钻削,不能将待加工蜗轮盘1所需的孔结构进行地加工出来。
本发明基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无扩加深钻削工艺,对待加工蜗轮盘1所需的孔结构进行精确加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轮盘四定位孔无扩加深钻削工艺,可以对蜗轮盘上的已存定位孔进行稳定精确地无扩加深钻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蜗轮盘四定位孔无扩加深钻削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加工蜗轮盘固定在夹具上,将待加工蜗轮盘上的已存定位孔的槽口面对铣具设置;
S2:通过回转定位将钻刀在已存定位孔上定位,控制钻刀的晃动在0-3丝,钻刀的钻孔直径小于已存定位孔直径,钻刀的钻孔直径与已存定位孔直径相差15-25丝,然后利用钻刀在已存定位孔的底壁上进行预加深钻孔,形成余量钻孔;
S3:利用球头铣刀对余量钻孔进行加工,将余量钻孔的槽壁铣出所需的平台;
S4:最后利用铰刀继续对余量钻孔剩余余量进行加工,S3中平台边边缘与最终定位孔的周壁成圆弧过渡,完成对蜗轮盘已存定位孔的无扩加深钻削。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钻铣刀具,采用逐步加工的方式,对蜗轮盘上的已存定位孔进行逐步加工,可以有效避免一次加工中,容易出现加工失准的问题,而且,选择采用不同的钻铣刀具,不仅可以避免超出所需的加工尺度,而且可以准确加工出所需的钻孔形状,从而本发明可以对蜗轮盘上的已存定位孔进行稳定精确地无扩加深钻削。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步骤中的夹具包括设置在机架台工作台面上的夹持座、设置在夹持座夹持面侧壁上的夹持腔、对称设置在夹持座夹持面侧壁并位于夹持腔四周的联动滑槽、滑移设置在联动滑槽内的联动板、设置在联动板底端与联动滑槽之间的定位弹簧,所述联动板伸出联动滑槽的一端与待加工蜗轮盘远离已存定位孔的一侧侧壁抵接,还包括设置在夹持座夹持面上并与待加工蜗轮盘位于已存定位孔的一侧侧壁抵接的压紧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夹持座内并与联动板伸入联动滑槽一端连接的联动夹持组件,所述联动夹持组件的夹持端与待加工蜗轮盘伸入夹持腔内的凸出圆壁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兴力机车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兴力机车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5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旋盘类零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防护材料与金属材料复合舱体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