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软基沉降观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3434.2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0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许兆栋;李鸣;李宇飞;马晓涛;张东霞;潘啟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11275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柳岸<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1117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降观测 钢管 沉降 软基 测量基准 填土 土体 高程 沉降观测点 压实 记录 施工技术领域 沉降数据 钢管顶端 观测区域 起始高程 软土路基 基准点 竖直 塔尺 填筑 转点 测量 观测 简易 铺设 传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易软基沉降观测方法,属于软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在软基观测区域内设置多组无沉降的测量基准点,以这些测量基准点为起点将软基沉降观测带划分为若干区域;S2:软基填土压实,在每个沉降观测带的沉降观测点上,将钢管竖直打入土体一定深度,使钢管在土体中固定;S3:在进行沉降观测时,以各区域的测量基准点为起点,记录基准点起始高程HA,通过转点传递高程,将塔尺直接放在钢管顶端,记录计算得到钢管的高程HB1,在下一层填土压实后,再次在沉降观测点上打入钢管,记录钢管高程HB2,从而得到该点沉降ΔH=HB2‑HB1,即表示该观测带的土体沉降值,在铺设第二层填土时,也依次测量进行下去,从而得到沉降点的累积沉降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简易软基沉降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软基沉降观测是反映地基沉降速率和软基处理效果的一种方法,在软土路基的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沉降观测一方面可以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稳定性,又可以预测沉降变形规律,控制工后沉降,使路基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软基沉降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监测桩法
利用水准仪来抄平监测桩与基准点之间的差值,将钢筋钉入锚固砂浆中,多用于测量简单的土体表面沉降,但是施工不便,锚固成形周期长,且对后期填土施工有干扰。
2、沉降板法
利用沉降底板随其路基沉降一起沉降,人工定期记录顶端高程,记录值之间的差值即为沉降量。此方法测杆长期暴露在外,易受到破坏,压实路基时需避开埋设区域,对施工产生很大干扰,且沉降板埋入后一旦损坏,补救非常困难。
3、沉降水杯法
利用连通器原理,当土体内部发生沉降时,沉降高度会反应在测量管的液面上,通过测量测量管的液面高度差,就能得出土内部的沉降量。缺点如果埋设不平顺,容易形成气泡阻塞水管,且不能在寒冷地区使用。
4、分层沉降仪法
利用在每个土层都埋入一个磁环,当探头经过磁环时会探测到磁环位置,然后停止运动,记录磁环所在的位置,定期测量的差值即为每层的沉降量。缺点是埋置技术要求高,设备容易损坏,且数据不能反映断面整体沉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任何情况都能实现对软基沉降的有效观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软基沉降观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软基观测区域内,设置多组无沉降的测量基准点,以这些测量基准点为起点,将软基的沉降观测带划分为若干区域;
S2:整个路段的软基填土压实过程中,对压实后的填土,在每个沉降观测带的沉降观测点上,将高强度防锈蚀钢管削尖端竖直打入土体一定深度,使钢管在土体中固定;
S3:在进行沉降观测时,以各区域的测量基准点为起点,记录基准点起始高程HA,通过转点传递高程,将塔尺直接放在钢管顶端,记录计算得到钢管的高程HB1,在下一层填土压实后,再次在沉降观测点上打入钢管,记录钢管高程HB2,从而得到该点沉降ΔH=HB2-HB1,即表示该观测带的土体沉降值,在铺设第二层填土时,也依次测量进行下去,从而得到沉降点的累积沉降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34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