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凹坑传热管生产线用自动送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5703.0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3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谢帅;郭正伟;任连城;董超群;龚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C33/00 | 分类号: | B21C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生产线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凹坑传热管生产线用自动送料装置,由堆料系统,排管系统,顶管系统,送料系统,对中系统,夹紧系统构成,其特征为:堆料系统螺栓紧固连接有排管系统;堆料系统底部配合安装有顶管系统,顶管系统的挡料块与送料系统接触;送料系统的两端底部螺栓连接有对中系统;夹紧系统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于送料系统左端。装置工作时:采用顶料气缸实现光管自动上料;采用伺服电机与滚珠丝杠实现自动推料;采用对中系统实现送料装置高度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凹坑管自动化送料作业,且装置适用于不同管径的光管;此外,本发明还能提高凹坑管自动化程度,提高凹坑管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凹坑管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凹坑传热管加工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凹坑传热管生产线用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动力、核能、电子、交通、制冷、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常见过程。而换热器在上述各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整个工程设备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部件,而且在金属消耗、动力消耗和资本投资等方面,都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重要份额。以电厂为例,如果将锅炉也作为换热设备,则换热器的资本投资约占电厂总投资的70%;在石油化工中,换热器的投资在总投资的50%;此外,由于世界上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提高换热器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也势在必行。此可见,换热器的合理设计对于节约资源、减少金属材的料消耗是十分重要的。传热管的换热性能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其决定性作用,是换热器的核心工作元件,因此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性能就能极大的改善换热器的热能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金属材料的消耗。为提高换热管的性能,常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所谓强化传热技术就是力求换热器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更多。现有的强化传热技术包括开发各类型的强化传热管,如缩放管、波纹管、螺旋槽纹管,及其他类型强化传热管。而凹坑传热管是国内外近期兴起的一种高效传热管,其具有很多特点。
凹坑传热管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管,具有如下特点:1)当流体流经凹坑管段时,由于边界层的分离效果,流体在凹坑后形成横向涡流,涡流一旦形成就向管中心移动并逐渐扩大,形成涡流,涡流增大了边界层内流体的混合作业用,可以大大提高传热系数;2)由于凹坑传热管的缩放冲刷作用,使得管内外抗污垢性能优越;3)凹坑传热管由于凹坑的作用,使凹坑传热管的抗热应力能较普通光管强;4)由于凹坑管凹坑的布置形式,可减小流体压力损失,进而可选用小功率泵;5)凹坑传热管由于凹坑的作用,使传热面积增大,且增强了流体的湍流。因此,在相同换热量条件下,采用凹坑传热管能减小换热器所占空间体积、并减轻重量。
近年来,国内公开的凹坑传热管加工制造装置较多,如:专利号“CN2017106146693”一种冲压式工业高效管成型台、专利号“CN2017106146640”一种多液缸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专利号“CN201710614666X”一种交错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专利号“CN201710614658.5”一种楔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
此外,近年来,国内对凹坑管挤压装置也有较多公开,如:专利号“CN2017106146693”一种冲压式工业高效管成型台、专利号“CN2017106146640”一种多液缸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专利号“CN201710614666X”一种交错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专利号“CN201710614658.5”一种楔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
然而,虽然目前有多种凹坑传热管加工制造装置,但是凹坑管生产加工时需要人工送管与卸管,从而导致凹坑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凹坑管生产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凹坑传热管成型装备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坑传热管生产线用送料装置,该装置通过顶料气缸实现光管自动上料,通过滚珠丝杠实现光管自动推料,进而提高凹坑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凹坑管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5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