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控一体化农田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2802.3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乔亚;施六林;葛坤;杨立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迪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 |
代理公司: | 11594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陆军;张迎新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制器 电机控制器 光伏控制器 蓄电池组 无线传输模块 水位传感器 电气系统 太阳能板 云平台 水闸 农田灌溉系统 人为操作失误 智能 工作效率 合理状态 农田水位 系统连接 依次连接 自主控制 测控 一体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控一体化农田灌溉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智能水闸、电气系统、云平台系统,其中,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水位传感器、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光伏控制器、蓄电池组、太阳能板;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云平台系统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光伏控制器连接;所述太阳能板、光伏控制器、蓄电池组依次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智能水闸连接。本发明使系统能够自主控制,达到农田水位始终处在合理状态下的效果,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的几率,便于用户及时掌握系统的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田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控一体化农田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建设的发展牵动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不断的优化改革便成为了当前农业建设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灌溉系统的设计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运行效率也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
基于我国平原广阔地势平坦的地理优势,可为农业工程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因此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同时,在气候方面,我国也面临着洪涝灾害较多的问题,在恶劣气候的影响下,灌溉工作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现有的灌溉系统还是人为进行操控为主,智能化控制能力低,不能体现良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在农田终端微调控能力差,并且灌溉、检测等操作是单独进行控制,会对水位测量数据的时效性产生影响,工作较为繁琐,操作人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因此需要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一体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整个农田的联网管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控一体化农田灌溉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智能水闸、电气系统、云平台系统,其中,
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水位传感器、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光伏控制器、蓄电池组、太阳能板;
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用于采集水位信息;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云平台系统连接,以实现所述主控制器将采集的水位信息上传至所述云平台系统或接收所述云平台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光伏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光伏控制器进行调压稳流和充放电;
所述太阳能板、光伏控制器、蓄电池组依次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用于给所述电机控制器提供电能;
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
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智能水闸连接,用于控制智能水闸运行;
所述云平台系统用于根据接收的水位信息生成所述智能水闸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
所述云平台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持久化模块、数据解析模块、数据发送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水位信息、PC端控制指令、移动端控制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数据;
所述数据持久化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
所述数据解析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和/或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生成对所述智能水闸的控制指令,以及用于监测、显示所述智能水闸的运行状态;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以下动作,包括:
将所述智能水闸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将所述智能水闸的运行状态、水位信息发送至PC端或移动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迪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迪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2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溉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实生苗木根系结构改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