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充电桩及其外壳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9801.3 | 申请日: | 201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7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杰;杜晶晶;杨梦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 |
代理公司: | 41119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晓东<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壳体 中空腔室 交流充电桩 充电面板 电气元件 封闭结构 端盖 组装式结构 充电操作 加工周期 信息显示 制造成本 轴向两端 充电桩 防护性 开口处 组装式 壳体 密封 开口 装卸 侧面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桩及其外壳。交流充电桩包括外壳,外壳形成用于安装电气元件的中空腔室,外壳上设有用于进行充电操作和/或信息显示的充电面板;外壳包括主壳体和端盖;主壳体,主壳体由型材形成,型材的横截面为封闭结构,型材的轴向两端设有用于装卸电气元件的开口,充电面板由主壳体上的相应侧面形成;端盖,固定在主壳体两端的开口处,与主壳体共同围成中空腔室。主壳体由横截面为封闭结构的型材形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主壳体采用组装式的结构,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主壳体采用的组装式结构,主壳体由型材形成利于中空腔室的密封,提高了壳体的防护性和充电桩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桩及其外壳。
背景技术
交流充电桩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需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一般分为落地式交流充电桩和壁挂式交流充电桩。现有技术中的落地式交流充电桩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842244U、授权公告日为2019.05.10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充电桩,包括立柱,立柱顶端通过挂板固定有外壳(即上述专利中的柜体组件),外壳的其中一侧铰接有可开启的面盖。现有技术中的壁挂式交流充电桩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698539U、授权公告日为2019.04.05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汽车用壁挂式交流充电桩,其外壳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通过合叶连接固定且能够打开,方便作业人员进行内部模块的组装和进行后期的维护和检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充电桩固定孔,能够将交流充电桩通过外壳固定到墙壁上。
但是,现有的交流充电桩的外壳均采用组装式结构,由不同的板状结构围成中空腔室,不同的板状结构往往需要进行分开制造,后期再进行组装,制造成本高、加工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充电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交流充电桩的制造成本高、加工周期较长的问题,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外壳,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交流充电桩的外壳制造成本高、加工周期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交流充电桩的技术方案是:交流充电桩,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用于安装电气元件的中空腔室,外壳上设有用于进行充电操作和/或信息显示的充电面板;
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和端盖;
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由型材形成,所述型材的横截面为封闭结构,型材的轴向两端设有用于装卸电气元件的开口,所述充电面板由主壳体上的相应侧面形成;
端盖,固定在主壳体两端的开口处,与主壳体共同围成所述中空腔室。
本发明中交流充电桩的有益效果是:主壳体由横截面为封闭结构的型材形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主壳体采用组装式的结构,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主壳体采用的组装式结构,主壳体由型材形成利于中空腔室的密封,提高了壳体的防护性和充电桩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的内侧设有支撑凸起,支撑凸起用于嵌入型材相应端的开口内并支撑到型材的内壁上。
其有益之处在于,通过支撑凸起对型材内壁的支撑,能够较好的避免型材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主壳体至少一端的端盖通过可拆结构固定在主壳体上。
其有益之处在于,不需要在主壳体或端盖上设置其他用于向中空腔室中放置电气元件的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型材具有朝向斜上方设置的斜向侧面,斜向侧面上设有充电操作窗口和/或信息显示窗口所述充电面板由所述斜向侧面形成。
其有益之处在于,充电面板由斜向侧面形成,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并观察显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9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