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剂抽提与萃取离心复合再生废发动机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7339.3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4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华;马超胜;戴飞;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53/04 | 分类号: | C10G53/04;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油 发动机油 混合溶剂 废机油 絮凝剂 精制 甲基吡咯烷酮 生产周期 含油混合物 混合物恒温 机动车机油 工艺条件 减压蒸馏 离心复合 绿色环保 溶剂抽提 上层清液 絮凝处理 沉降 乙醇胺 正丁醇 甲苯 抽提 甲醇 萃取 回收率 再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剂抽提与萃取离心复合再生废机油的方法,属于机动车机油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废机油和絮凝剂与混合溶剂进行抽提‑絮凝处理,所述的絮凝剂为乙醇胺,所述的混合溶剂是甲醇、正丁醇、甲苯;然后将含油混合物经行恒温沉降、取上层清液经行减压蒸馏,得到初步精制的废发动机油;最后在初步精制的废发动机油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将混合物恒温搅拌一段时间进行离心分离,得到再生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工艺所得再生油回收率较高,再生油品质较好,且操作简单,工艺条件温和,生产周期短,绿色环保。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剂抽提与萃取离心复合再生废发动机油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废发动机油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混入了水分、固体机械杂质、其他杂油以及在高温的环境下逐渐变质,生成沥青质、胶质、有机酸和含硫含氮化合物,这些变质的组分主要是多环芳烃和小分子烷烃类以及添加剂组分,其余大多数烃类仍是油品的有效成分,大约占75%~90%。废机油经过合适的工艺的处理,将其中机械杂质和变质组分除去,即可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基础油。
目前,国内外对废旧机油的再生利用主要工艺有六种,分别是:蒸馏/沉降-酸洗-白土精制、白土高温接触无酸再生、蒸馏-丙烷抽提-白土精制、蒸馏-糠醛精制-白土精制、硫酸精制-碱中和-活性白土吸附-过滤、萃取-加氢精制再生。其中大多数采用传统落后的硫酸白土工艺,该工艺所用硫酸、白土用量大,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大量酸渣和固体杂质,造成二次污染,并且油的收率不高,不符合我国废旧机油再生利用行业的现行指导原则和相关政策。目前,加氢工艺是较为先进的再生技术,但是该工艺存在设备昂贵、操作费用大的不足。
上述工艺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开展废旧机油分离纯化工艺,研究开发出新溶剂,达到提高油品质量,降低成本,无二次污染,以实现废旧机油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为目的,不仅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再生方法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再生方法简单、操作温度低,再生设备投入小,溶剂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再生废发动机油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溶剂抽提与萃取离心复合再生废发动机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抽提絮凝:将废机油进加入添加有絮凝剂的有机混合溶剂中,在20~60℃(优选30~40℃)下进行抽提-絮凝处理,所述的絮凝剂为乙醇胺,所述的有机混合溶剂为甲醇、正丁醇和甲苯的混合物;所述废机油与有机混合溶剂质量之比为1:2~5,优选1:4~5;
(2)减压蒸馏:将含油混合物于30~60℃下经行恒温沉降、取上层清液进行减压蒸馏,得到初步精制的废发动机油;所述初步精制油的收率在87%以上;所述溶剂回收率在98%以上;
(3)萃取离心:将初步精制的废发动机油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将混合物于60~90℃(优选70~80℃)下搅拌萃取20~50min后,进行离心分离,得到再生油;所述离心转速为3000~5000r/min,离心时间2~10min与NMP质量之比为1:0.5~2.5,优选1:1.5~2。本发明用NMP对预处理油进行萃取,可除去溶解在油中的氧化酸性物质,芳烃类等非理想组分。
本发明首先将废机油进行抽提-絮凝处理,所述的絮凝剂为乙醇胺,所述的有机混合溶剂是甲醇、正丁醇、甲苯。
本发明中,所述废发动机油为常见的废发动机机油,例如汽车修理厂在为汽车保养过程中更换下来的废发动机油。本发明将废机油与混合溶剂与絮凝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抽提-絮凝,主要是利用不同溶剂对废油中不同组分的溶解能力不同而去除废油中的沥青胶质以及一些有机酸组分,所述溶剂与絮凝剂对废机油具有良好的抽提-絮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7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