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渗透厚层砂岩油藏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2302.1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1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邴绍献;张世明;陈辉;曹小朋;任允鹏;张传宝;王东方;刘营;孙秀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砂岩 油藏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渗透厚层砂岩油藏CO2驱泄复合开发方法,该低渗透厚层砂岩油藏CO2驱泄复合开发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开发的油藏;步骤2,进行CO2吞吐阶段;步骤3,进行气顶形成阶段;步骤4,进行注采耦合阶段;步骤5,进行驱泄复合阶段。本发明从减缓CO2驱气体超覆角度出发,对CO2驱后期开发效果不理想的开发方式进行调整。利用注采井间的稳定气顶和原油自身的重力作用,有效地减缓气体超覆作用带来的底部原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实现CO2驱后期封闭边界油藏高效稳定的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低渗透厚层砂岩油藏CO2驱泄复合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渗透油藏采用CO2驱可大幅度提高油藏采收率,对于厚层低渗透砂岩油藏采用常规注CO2开发之后,由于CO2气体密度比原油密度小造成注入气体在油层顶部超覆,无法充分动用油层中下部原油,造成厚层油藏层内波及低,采收率低。
目前通常采用气水交替和注入泡沫段塞等方式调整注入剖面,但是由于低渗透油藏注入能力有限,气水交替和注泡沫段塞等方式在初期有效,后期由于地层压力高,注不进效果逐渐变差,且现场需要同时考虑不同注入介质带来的井筒防腐、注入设备等问题,注入成本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低渗透厚层砂岩油藏CO2驱泄复合开发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利用CO2吞吐、注采耦合、重力泄油和 CO2驱协同作用,实施CO2驱泄复合开发的低渗透厚层砂岩油藏CO2驱泄复合开发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低渗透厚层砂岩油藏CO2驱泄复合开发方法,该低渗透厚层砂岩油藏CO2驱泄复合开发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开发的油藏;步骤2,进行CO2吞吐阶段;步骤3,进行气顶形成阶段;步骤4,进行注采耦合阶段;步骤5,进行驱泄复合阶段。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按照以下条件进行筛选该开发方法适用的油藏:油藏为封闭边界油藏,埋深<4000m,注采井距>300m,剩余油饱和度>0.5,油层厚度>20m,水平渗透率>5mD,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0.2,油层孔隙度>0.15,地层倾角<10°。
在步骤2中,对注气井下部射孔段进行封堵,在上部射孔层位注入CO2气体,CO2注入量为150000-250000m3,注入CO2后,关闭该井进行焖井,焖井时间为10-20天;焖井结束后打开该井生产,当日油能力<0.5t/d后,结束生产。
在步骤2中,重复所述CO2吞吐阶段,直至:当某周期采油量与注CO2量小于4时,改为所述气顶形成阶段。
在步骤3中,将注气井改为顶部连续注CO2,CO2注入速度<20000m3/d,同时生产井射开油层顶部生产,生产井液量<10m3/d,当生产井气油比> 400m3/t时,已形成稳定的气顶,改为所述注采耦合阶段。
在步骤4中,关闭生产井,注气井注入CO2气体5天,CO2注入速度<10000m3/d,焖井5天,关闭注气井,打开生产井,生产井液量小于5m3/d,生产2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2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超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油方法
- 下一篇:井口撬装工艺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