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1136.5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瞻;金博;马晶;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好医生云医院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16H50/70 |
代理公司: | 11421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解敬文;施艳荣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健康特征 大数据 案例特征 慢性病 图谱 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监测 采集区域 个人数据 患者数据 结合区域 聚类分析 慢病管理 生活习惯 数据采集 数据分类 提升控制 因子分类 数据处理 非理想 可执行 居民 采集 医护 成功 气候 治疗 医疗 分析 管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采集,包括采集区域内慢性病患者数据;S2、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慢性病的相关个人数据;S3、数据产出健康特征因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得到健康特征因子;S4、数据分类,对健康特征因子分类生成区域成功案例特征图谱和区域非理想案例特征图谱。该方法结合区域本地的气候、生活习惯、医护人员水平、本地居民对慢病的认识理解、本地治疗方式方法等,以大数据技术建立区域慢性病监测与管理,通过对本地医疗大数据和慢病成功案例的分析,通过本地居民慢病多因子聚类分析并生成可执行和区域适用性更强的慢病管理方案提升控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慢性病的管理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成为了中国居民的死亡主因,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同时,糖尿病等慢性病已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慢病管理方法一般是基于指南的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执行和区域适用性更强的慢病管理方案,提升控制率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采集,所述数据采集包括采集区域内慢性病患者数据;
S2、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选择、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简化和异常处理,所述数据处理后得到慢性病的相关个人数据,所述数据包括血压值、血糖值、体重、患病历史、诊断和治疗方案;
S3、数据产出健康特征因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得到健康特征因子,所述健康特征因子包括生活习惯档案、区域特性档案、个人健康管理档案、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档案和各类治疗档案;
S4、数据分类,对健康特征因子分类生成区域成功案例特征图谱和区域非理想案例特征图谱,所述区域成功案例特征图谱包括慢性病治疗成功的健康特征因子,所述区域非理想特征图谱包括慢性病治疗失败的健康特征因子。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数据采集包括个人健康检查设备的数据采集、家庭医生或基层医生慢性病体检数据采集、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和电子病历数据、全科门诊就诊和电子病历数据、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数据采集和其它个人慢性病数据采集。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处理程序,所述数据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结合区域本地的气候、生活习惯、医护人员水平、本地居民对慢病的认识理解、本地治疗方式方法等,以大数据技术建立区域慢性病监测与管理,通过对本地医疗大数据和慢病成功案例的分析,通过本地居民慢病多因子聚类分析并生成可执行和区域适用性更强的慢病管理方案提升控制率,为居民提供系统、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采集,所述数据采集包括采集区域内慢性病患者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好医生云医院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好医生云医院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1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