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进行电生理标测的传导束起搏导线递送鞘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0927.6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8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秦胜梅;刘恩涛;宿燕岗;葛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75 | 分类号: | A61N1/375;A61N1/05;A61B5/04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鞘管 环电极 递送 传导 造影剂注射 起搏导线 连接线 电极连接点 电极连接线 电生理标测 手柄 连接点 止血阀 电极 近端 远端 图标 肝素帽 心内膜 管壁 起搏 腔内 损伤 表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进行电生理标测的传导束起搏导线递送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导束起搏导线递送鞘管包括鞘管本体、近端止血阀和造影剂注射口;所述的鞘管本体的远端设有头电极和环电极所述的鞘管本体管壁中分别设有头电极连接线和环电极连接线;所述的近端止血阀与鞘管本体极端连接;所述的造影剂注射口包括手柄和肝素帽;所述的造影剂注射口远端手柄上设有头电极连接点和环电极连接点;所述的头电极连接点和环电极连接点分别通过头电极连接线和环电极连接线和鞘管本体远端的头电极和环电极连接。其优点表现在:具有起搏和腔内图标测功能,可以用来寻找目标传导束,同时具有递送功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心内膜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久起搏器传导束起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进行电生理标测的传导束起搏导线递送鞘管。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是由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动过缓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传统的起搏位点分别为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虽然能维持正常的房室传导顺序和提供足够的心率支持,但起搏位点均非生理性易出现不利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如心房扩大、房颤发生率增加、心室间和心室内非同步致心衰恶化,即使补救措施——升级三腔起搏器也不能完全纠正心室内和心室间的不同步。传导束起搏是提供完全正常或近乎正常的激动顺序的起搏策略,是目前起搏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的心室或心房导线植入部位相比,具有起搏的P波或QRS波更窄,心房间或心室间、心室内同步性更佳的优势。
传导束起搏,顾名思义,首先要找到传导束位置,再把起搏导线固定于传导束上或者附近进行起搏,目前多数的做法是根据植入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递送鞘(如希氏束或束支起搏选择C315his鞘),将鞘送到相应部位附近后拔出内扩张鞘和导引钢丝,送入导线(如常用的3830导线),导线远端电极出头以后标测相应的传导束电位或局部起搏来证实导线阴极所在部位,多数患者需要多次更换位置标测或起搏,寻找到靶部位以后固定导线。传导束起搏常用的导线是3830导线,是主动固定导线,远端阴极为固定的螺旋,尖锐,易钩挂损伤所接触的组织,不接触则不能很好地标测腔内电位和起搏,作为传导束起搏标测工具具有局限性。
在寻找传导束的时候,预塑形的递送鞘起了关键的作用,该鞘根据人类心脏的结构和常规的传导束走行进行了预塑形,送入心腔内可达靶部位附近,根据标测结果进行微移位后即可进行导线固定,如果本身能有标测功能和起搏功能,则可以大大减少手术时程、射线照射时间和心内膜损伤。
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0137350.1,申请日:2016.03.10,专利名称为:带固定装置的心脏起搏导线。公开了一种带固定装置的心脏起搏导线,包括传导固定装置和限位收纳装置,其中:所述传导固定装置包括沿导线径向膨出的两条以上记忆金属导体臂,所述导体臂上设置有起搏电极部和绝缘部;所述限位收纳装置控制所述传导固定装置呈现膨出展开或收纳回缩状态。
中国专利文献:CN201220346026.8,申请日:2012.07.17,专利名称为:一种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管。公开了一种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管体,导管体头端配合设置环电极对A,环电极对A的阴极由触接配合的螺旋状金属钉钩、端环阴极构成,端环阴极设置在导管体头端内层,螺旋状金属钉钩设置在导管体头端腔体内,螺旋状金属钉钩安装在金属导杆上并通过其与阴极导线管A连接,环电极对A的环阳极嵌设在导管体外层,环阳极与阳极导线A连接,阴极导线管A、阳极导线A与导管体尾部配合设置的插头芯A连接。上述一种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管,脱位率低,起搏功能稳定,符合生理性起搏的理念;操作安全、方便,还具有电生理标测及监测功能,更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0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针治疗仪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永磁体增强磁疗振子的交变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