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道路生物滞留带的预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7144.7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5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丽;刘殿威;尹子杰;李俊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6 | 分类号: | E03F5/06;E03F5/10;E03F5/14;E03F5/04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雪梅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滞留 径流收集池 溢流出水管 预处理装置 预沉池 盖板 径流 悬浮物堵塞 道路雨水 上端开口 使用寿命 雨水篦子 带表面 可开闭 排水口 漂浮物 融雪 分隔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道路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生物滞留带的预处理装置。该用于道路生物滞留带的预处理装置包括道路径流收集池,道路径流收集池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雨水篦子,道路径流收集池的内部设有可开闭的盖板,盖板能够将道路径流收集池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预沉池和下部排除池,上部预沉池设有溢流出水管,溢流出水管的一端与上部预沉池相连通,溢流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生物滞留带相连通,下部排除池设有排水口。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道路生物滞留带的预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生物滞留带表面被道路径流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堵塞,而且能够避免含盐融雪径流流入生物滞留带,延长生物滞留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生物滞留带的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理念的引导下,传统技术直接以雨水口和管道快排相结合的道路排水模式已逐渐被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相结合的生态排水模式所取代。其中,生态排水是指在道路绿化隔离带中应用生物滞留带等绿色基础设施来组织排水,要求道路路面径流优先通过路牙石豁口(即流入口)进入生物滞留带,在生物滞留带中下渗、滞蓄、净化,剩余部分径流再进入雨水管网外排。但是,现有的生物滞留带在接纳道路径流时存在如下问题:
道路径流漂浮物、悬浮物含量较多,直接进入生物滞留带后会大量堆积在生物滞留带表面,引起生物滞留带堵塞,缩短生物滞留带使用寿命,增加生物滞留带的日常运行维护成本以及大修翻建的频率。
为保证车辆通行安全,北方城市降雪时会使用大量氯盐类融雪剂以加速道路积雪融化。含盐融雪径流仍会像雨水径流一样,沿路牙石豁口优先进入生物滞留带,对生物滞留带中植物、土壤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道路生物滞留带的预处理装置,解决现有的生物滞留带在接纳道路径流时存在的运行维护不便,含盐融雪径流影响生物滞留带中植物、土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道路生物滞留带的预处理装置,包括道路径流收集池,所述道路径流收集池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雨水篦子;所述道路径流收集池的内部设有可开闭的盖板,所述盖板能够将所述道路径流收集池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预沉池和下部排除池;所述上部预沉池设有溢流出水管,所述溢流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上部预沉池相连通,所述溢流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生物滞留带相连通;所述下部排除池设有排水口。
具体地,所述道路径流收集池的内侧壁环设有盖板安装部,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盖板安装部的上表面。
具体地,所述盖板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所述盖板安装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设有操作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预沉池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盖板的盖板定位件。
具体地,所述盖板定位件与所述操作把手相连。
具体地,所述溢流出水管设置于所述上部预沉池的上部,所述溢流出水管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生物滞留带。
具体地,所述排水口与雨水管道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下部排除池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滞留带设有与所述溢流出水管的出水口相对应的防冲刷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7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室汽车坡道截水沟盖板结构及实施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提吊功能的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