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5927.1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庆;白春禄;贾朋;姬宜朋;蔡小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21/06 | 分类号: | E21B21/06;B01D36/00;B01D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陈亮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式洗井液 处理 装置 | ||
1.一种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高压过滤器、减压装置、除砂装置、气旋浮装置、过滤装置、清水罐和三缸柱塞泵,其中:
待处理的进口洗井液进入所述高压过滤器,由所述高压过滤器去除水中较大粒径的固体颗粒,防止堵塞后续装置;
经所述高压过滤器处理后的出水通过所述减压装置进入所述除砂装置中,所述除砂装置包括旋流除砂器和储砂槽,利用所述除砂装置来去除较大粒径的固体杂质;
经所述除砂装置处理后的出水再进入所述气旋浮装置,所述气旋浮装置包括刹车用车载空压机、储气罐、微气泡发生器、气旋浮罐和污油槽,该气旋浮装置基于弱旋流离心场和气浮理念去除水中的油份、小颗粒固体及悬浮物;
经所述气旋浮装置处理后的出水再进入过滤装置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纤维球过滤器、液压驱动搅拌电机、搅拌叶桨、环形布液器、防护筛板和外接水源,在所述过滤装置内将水中杂质进一步去除,净化后的洗井液最终进入所述清水罐,所述清水罐中的洗井液经所述三缸柱塞泵回被清洗井内,实现循环洗井,其中:
经所述气旋浮装置处理后的油滴、小颗粒固体及悬浮物杂质与微气泡的粘附体从所述气旋浮装置上部出口排出,进入所述污油槽,然后一并汇入所述过滤装置反冲洗的污水罐车内,部分较大固体杂质随水相从罐底排水口排出,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纤维球过滤器中,由该纤维球过滤器去除剩余杂质;
其中,所述减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旋流除砂器的切向入口,所述旋流除砂器的上部出口连接所述微气泡发生器的切向入口,下部出口连接所述储砂槽;
所述微气泡发生器的液体入口为下部切向入口,气体入口位于中部,通过微孔管将气体剪切成微米级气泡后与液体混合;
所述微气泡发生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气旋浮罐的中下部切向入口,罐体中上部出油口连接所述污油槽;
所述气旋浮罐底出水口、排渣口分别连接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入口和储砂槽;
所述纤维球过滤器的出口连接清水箱,所述三缸柱塞泵上连所述清水箱的底部,下连注水井井口;
汽车发动机连接取力器,为所述三缸柱塞泵、刹车用车载空压机、液压驱动搅拌电机、车载离心泵提供动力;
所述微气泡发生器产出的气泡粒径控制在30-100μm,在一定流量范围内通过调节注气比和注气压差控制气泡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旋浮装置中:
所述微气泡发生器采用微孔管式或文丘里射流式或加压溶气式微细气泡发生器,主要包括切向入水口、进气口、轴向出口、环形空腔、微孔管;
所述气旋浮罐包括圆柱筒体和与其两端相配合的上封头和下封头、中心稳流筒、切向入口、旋流导片、缓流锥板、排渣口、喇叭口、集油槽、出油口、排气口、缓流锥板和出水口,其中:
在所述圆柱筒体上封头上设有排气口和压力表,下封头上设有与排水管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中心稳流筒位于所述圆柱筒体内部,其上部开有喇叭口、内部设有旋流导片、中下部设有切向入口、下部设有缓流锥板、底部为锥形排渣口;所述旋流导片以升角环绕的方式环绕在中心稳流筒内壁,其起始端位于切向入口,终止端略低于喇叭口;所述集油槽位于所述圆柱筒体内上部,其高度高于喇叭口,侧壁开有出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适用于2000mg/L含油量、2000mg/L含固量以下的洗井液净化处理;
对于高含固量的洗井液选择性串联多个旋流除砂器;对于高含油量的洗井液选择性串联多组气旋浮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操作温度为0-60℃,最大洗井压力为30MPa,高压过滤器最大工作压力为30MPa;旋流除砂器、气旋浮装置、纤维球过滤器的工作压力为1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最大洗井流量为30m3/h,洗井时长为4h;
反冲洗工序中反冲洗水压力为0.15MPa左右,反冲洗时间为10-20min,反冲洗水由污水罐车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59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