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终端双系统显示切换方法及终端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92267.1 | 申请日: | 2019-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5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叶磊;陶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蓝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4401 | 分类号: | G06F9/4401;G06F9/451 |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严超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inux 内核 终端 双系统 显示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终端双系统显示切换方法及终端双系统,本发明通过Linux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将Android应用系统以软件包的方式安装至linux系统中;所述Android应用系统自下而上包括硬件抽象层、Android运行时库和Android框架层;在Linux系统中配置图形服务器和显示控制服务程序;运行应用程序时,硬件抽象层为应用程序分配底层访问接口,图形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发出显示控制请求,显示控制服务程序响应请求,切换显示。本发明中,Linux和Android系统共用同一个内核,降低了采用独立双系统的系统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切换以及程序执行效率。通过图形服务器和显示控制服务程序实现Linux图形系统和Android图形系统无缝切换显示,切换不同系统应用时,操作高效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终端双系统显示切换方法及终端双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Linux系统开发的汽车中控产品(如特斯拉),均以高效性和稳定性著称,符合汽车中控对控制类应用高安全性的要求。但是,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用户对车载终端应用多样化的需求同Linux应用生态相对匮乏的现状产生了冲突。与此同时,基于Linuxkernel开发的Android应用系统则以丰富的应用占据了移动终端市场80%以上的份额。
针对上述问题,考虑Linux系统兼容运行Android应用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并且目前仅有的实验性方案均采用虚拟机或两套系统重启切换的方式实现兼容的目的,而这些方案无法达到汽车中控系统高效、易用、安全可靠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终端双系统显示切换方法及终端双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终端双系统显示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Linux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将Android应用系统以软件包的方式安装至linux系统中;所述Android应用系统自下而上包括硬件抽象层、Android运行时库和Android框架;所述Linux系统中配置有图形服务器;Linux系统内核中包括Linux系统驱动程序以及Android应用系统驱动程序;
运行应用程序,所述硬件抽象层为应用程序分配底层访问接口,调用Linux系统内核中对应的驱动程序驱动底层硬件资源;所述图形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发出显示控制请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Android应用系统以软件包的方式安装至Linux系统中,使Linux和Android系统共用同一个内核,对于应用程序以及桌面显示来说,该方法包括两套系统,然而从系统架构层面来说,该方法仅创建了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系统架构,降低了采用独立双系统的系统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切换以及程序执行效率,同时以单个软件包的方式动态安装Andorid系统,可以安全隔离、重置、升级Android系统运行环境。提高终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整体车载终端系统的容错能力。通过图形服务器实现Linux系统和Android系统任意切换显示,切换不同系统应用时,操作高效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的图形服务器包括linux图形服务器和Android图形服务器;
运行应用程序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类型的不同,选择所述linux图形服务器或Android图形服务器发出显示控制请求。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通过Linux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将Android应用系统以软件包的方式安装至linux系统中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Linux系统中配置显示控制服务程序,用于响应所述Linux图形服务器或Android图形服务器的请求,将桌面显示切换至应用程序对应的操作系统图形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蓝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蓝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2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