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置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1340.3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钟新荣;兰建平;叶赛;李婧;刘广春;姚伟;柴龙;许金正;杨德勇;王亚军;车昊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F17D3/01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co base sub | ||
1.前置CO2压裂现场地面管线防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压裂泵车与CO2储罐的连接:使用承压钢丝软管(12)、泄压三通(9)将压裂泵车组(13)与CO2储罐组(2)进行连接;
S2.压裂液管线的连接:使用第二供液管线(16)将混砂车(15)分别与压裂液储罐组(1)及防冻隔离液储罐(17)进行连接,并使用液氮连接管线(5)将液氮泵车(7)与液氮槽车(6)连接;
S3.高压管线的连接:使用井口高压管线(11)将压裂泵车组(13)与井口(10)的连接,并使用防冻隔离液循环管线(18)将井口(10)与防冻隔离液储罐(17)连接;同时使用氮气高压管线(4)将液氮增压装置(8)与液氮泵车(7)连接;
S4.试压:使用CO2储罐组(2)内带压的气态CO2对承压钢丝软管(12)进行试压;使用液氮泵车(7)注氮气对压裂泵车组(13)至井口(10)间井口高压管线(11)进行试压;
S5.前置CO2压裂结束停泵:试压合格后,进行前置CO2压裂施工,并在前置CO2压裂结束后停泵关井、记录停泵压力,关闭CO2储罐组(2)上部的液相阀门;
S6.氮气控压置换排空:打开CO2储罐组(2)底部的气相阀门后,再打开泄压三通(9)的泄压阀,使用CO2储罐组(2)内气相进行承压钢丝软管(12)、压裂泵车组(13)泵腔、压裂泵车组(13)与井口(10)间井口高压管线(11)排空,待液态CO2排净,关闭CO2储罐组(2)底部的气相阀门,再进行卸压,直至管线内压力降至常压;
S7.更换上水管线:拆除压裂泵车组(13)与CO2储罐组(2)间的承压钢丝软管(12),使用第一供液管线(14)将压裂泵车组(13)与混砂车(15)的连接,其他管线连接不做变动;
S8.防冻液循环升温:将井口(10)的阀门倒换至防冻隔离液循环流程,打开防冻隔离液储罐(17)的闸门,启动混砂车(15)及压裂泵车组(13),防冻隔离液经第一供液管线(14)先后通过压裂泵车组(13)泵腔、井口高压管线(11)、井口(10)及防冻隔离液循环管线(18)返回至防冻隔离液储罐(17),此过程循环至所有压裂泵车、井口高压管线(11)及井口(10)温度恢复到0℃以上;
S9.水力压裂:将井口(10)的阀门倒换至压裂流程,根据记录的停泵压力启动压裂泵车打平衡压,井口(10)压力达到停泵压力后开井,进行水力压裂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CO2压裂现场地面管线防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01.使用CO2储罐组(2)内带压1-2MPa的气态CO2对承压钢丝软管(12)进行试压:开启CO2储罐组(2)底部的气相阀门将气态CO2注入承压钢丝软管(12)直至压力平衡,检查所有承压钢丝软管(12)有无泄漏点,如有则泄压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次试压直至承压钢丝软管(12)无泄漏点;
S402.使用液氮泵车(7)注氮气对压裂泵车组(13)至井口(10)的井口高压管线(11)进行试压:将液氮泵车(7)连接至井口高压管线(11),启动液氮泵车(7)将氮气注入井口高压管线(11)直至达到设计要求试压值,检查所有井口高压管线(11)有无泄漏,如有则泄压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次试压直至无泄漏,最终确保压裂施工时液态CO2进入承压钢丝软管(12)和井口高压管线(11)后不刺不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CO2压裂现场地面管线防冻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使用液态CO2储罐组(2)内气相进行承压钢丝软管(12)、压裂泵车(13)泵腔、压裂泵车(13)与井口(10)间井口高压管线(11)排空时通过控制泄压三通(9)泄压阀开启数及开度将管线压力维持在1.0MPa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13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闭式热流体转运系统及热流体转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管道堵塞检测设备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