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阻尼耐热型减振悬置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8791.1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贵;鲍亮亮;邬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9/00;C08L91/00;C08L91/06;C08K13/06;C08K3/34;C08K3/04;C08K3/22;C08K5/09;C08K5/3437;C08K5/18 |
代理公司: | 11797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刚<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467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料 促进剂 补强 粗料 减振 炉黑 悬置 防老剂4010NA 改性硅灰石 微米级石墨 动态刚度 防老剂RD 高温动态 活性助剂 老化性能 顺丁橡胶 塑料材料 天然橡胶 橡胶材料 氧化铁红 粘接性能 综合性能 低阻尼 环烷油 耐热型 热导率 微晶蜡 氧化锌 硬脂酸 硫磺 混炼 力学 橡胶 疲劳 金属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阻尼耐热型减振悬置橡胶,其由第一段粗料、第一段细料和第二段细料等比例混炼而成,第一段粗料:天然橡胶85份、顺丁橡胶15份、环烷油12份、补强炉黑N774 16‑25份和补强炉黑N550 8‑15份;第一段细料:氧化锌5份、硬脂酸1份、防老剂RD 1份、防老剂4010NA 2份、助剂CIP 0.5份、氧化铁红1‑2.5份、微晶蜡3份、活性助剂H 1份、微米级石墨HD 3份和改性硅灰石2‑3份;第二段细料:硫磺2份、促进剂DPG80 0.5份和促进剂DTMD 0.5份。本发明对橡胶材料的成分进行改进,提高了材料的热导率和刚度性能,具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同时与金属及塑料材料粘接性能好,能明改善减振悬置的动态刚度特性和高温动态疲劳老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低阻尼耐热型减振悬置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是一种有弹性的聚合物,可以从一些植物的树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按照制成方式的不同,橡胶可以分为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两类。其有相当多的应用及产品,例如轮胎、垫圈等。橡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汽车发动机悬置是用来隔振振动及提供支承的结构件,其主体性能结构件为橡胶材料成型件,因工作环境为前机舱,工作温度-40℃~60℃,且有臭氧老化损害,从而对橡胶材料的材料性能要求较高。
申请号为CN201210416541.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耐臭氧耐热型天然混合橡胶,这种橡胶材料的阻尼值比较大,在市场运用于减振悬置时存在刚度特性中的动态刚度较大,对整车NVH隔振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低阻尼耐热型减振悬置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阻尼耐热型减振悬置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阻尼耐热型减振悬置橡胶,其由第一段粗料、第一段细料和第二段细料等比例混炼而成,第一段粗料、第一段细料和第二段细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
第一段粗料:天然橡胶85份、顺丁橡胶15份、环烷油12份、补强炉黑N774 16-25份和补强炉黑N550 8-15份;
第一段细料:氧化锌5份、硬脂酸1份、防老剂RD 1份、防老剂4010NA 2份、助剂CIP 0.5份、氧化铁红 1-2.5份、微晶蜡3份、活性助剂H 1份、微米级石墨HD 3份和改性硅灰石2-3份;
第二段细料:硫磺2份、促进剂DPG80 0.5份和促进剂DTMD 0.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其由第一段粗料、第一段细料和第二段细料等比例混炼而成,第一段粗料、第一段细料和第二段细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
第一段粗料:天然橡胶85份、顺丁橡胶15份、环烷油12份、补强炉黑N774 20份和补强炉黑N550 10份;
第一段细料:氧化锌5份、硬脂酸1份、防老剂RD 1份、防老剂4010NA 2份、助剂CIP 0.5份、氧化铁红 2份、微晶蜡3份、活性助剂H 1份、微米级石墨HD 3份和改性硅灰石2.5份
第二段细料:硫磺2份、促进剂DPG80 0.5份和促进剂DTMD 0.5份。
一种低阻尼耐热型减振悬置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上述原料;
S2、将第一段粗料组分和第一段细料组分在捏炼机内捏炼合成第一段混炼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8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