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叶风扇音响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6469.5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3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少池 |
主分类号: | H04R1/32 | 分类号: | H04R1/32;F04F5/16;F04F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5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音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音响,包括基座与扇圈;扇圈内侧设有紧贴内环的转动环,转动环可在外力作用下绕其圆心转动;内环与转动环周向均布有相匹配的缺口,当转动环转动至第一角度时,内环与转动环上的缺口一一正对贯通,而当转动环转动至第二角度时,内环与转动环上的缺口完全错开,使出风腔与扇圈的内侧区域相隔绝;转动环内侧周向均布有两端尖锐的电极针,所有电极针的连线形成与转动环同心的圆周;且相邻的两根电极针的连线跨越转动环上的一个缺口;基座内设有等离子扬声模块,每两个相邻的电极针分别电性连接至等离子扬声模块的一个输出极。该无叶风扇音响可以控制声波的传播模式,使其在定向传播与扩散传播中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扬声器和风扇的组合体。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作为一种新型产品,相比于传统风扇,有着安全美观、出风柔和等优点,目前正被广泛使用;然而现有的无叶风扇其功能相对单一,尚不足以满足新兴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音响,该无叶风扇音响可以控制声波的传播模式,使其在定向传播与扩散传播中切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无叶风扇音响包括基座与扇圈;所述基座内设有气泵;所述扇圈包括外环与内环,且外环与内环之间形成出风腔,所述出风腔通过制于所述基座内的气流通道与所述气泵的出风口相连通,使所述气泵可以将外界空气鼓入所述出风腔内,并从出风腔的前方吹出;所述扇圈内侧设有紧贴所述内环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可在外力作用下绕其圆心转动;所述内环与所述转动环周向均布有相匹配的缺口,当所述转动环转动至第一角度时,内环与转动环上的缺口一一正对贯通,而当所述转动环转动至第二角度时,内环与转动环上的缺口完全错开,使所述出风腔与所述扇圈的内侧区域相隔绝;所述转动环内侧周向均布有两端尖锐的电极针,所有所述电极针的连线形成与转动环同心的圆周;且相邻的两根电极针的连线跨越转动环上的一个所述缺口;所述基座内设有等离子扬声模块,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极针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等离子扬声模块的一个输出极。
作为优选,以所述出风腔的出风方向为正方向,所述内环的各缺口在出风腔内的后侧分别设有一块从缺口后侧倾斜向前衍射的导流板;从而在不影响电弧进入所述出风腔的同时,避免出风腔吹出的风经过缺口流向扇圈内侧区域。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电极针间距小于5cm,以使其之间易于形成击穿空气的电弧。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针与所述转动环的径向距离为5mm-10mm,以使所述电极针间产生的电弧易于被负压吸入到出风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无叶风扇音响在使用时,等离子扬声模块在相邻的电极针之间产生音频电弧,同时出风腔出风形成高速的环形风带;当转动环转动至第二角度时,音频电弧于环形风带内侧产生声波,使声波因气流分层的反射作用被环形风带约束于环形风带所围成的筒形区内,形成声波的定向传播效果;而当转动环转动至第一角度时,出风腔与电弧所在的空间相连通,此时由于出风腔内气体处于高流速状态而形成负压,从而能够吸引电弧穿过缺口进入到出风腔内,使声波产生于环形风带中,从而易于向外扩散,形成扩散传播效果;由此,该无叶风扇音响可以控制声波的传播模式,使其在定向传播与扩散传播中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无叶风扇音响一个实施例中转动环处于第一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动环处于第二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扇圈上部的侧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少池,未经朱少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64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全频带陶瓷音箱
- 下一篇:一种声音采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