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贴合设备及镜片的贴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3679.0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1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万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48 | 分类号: | B29C65/48;B29C65/78;G02B5/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合 设备 镜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合设备及镜片的贴合方法,其中,贴合设备包括:光源,用于发射入射光束;工作台,包括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第一治具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治具的折射率,第一治具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射面和第一反射面,入射面用于接收入射光束;第二治具具有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相抵靠接触,用于对入射光束进行反射,入射光束被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束;工作台用于放置至少两个工件,反射光束通过工件后形成出射光束;探测器,用于探测出射光束的强度,进而判断工件是否对位。本发明的贴合设备具有AA对位功能,本发明镜片的贴合方法,不仅使得APF膜能通过UV OCA胶贴合在镜片上,而且还能保证APF膜和QWP膜之间的对位,满足光路设计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片的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设备及镜片的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软对硬(STH,Soft To Hard)贴合设备中,如图1所示,工件,例如QWP膜(四分之一波片)420,设置在工作台上,工作台包括橡胶治具110、网板120和滚轮130,工件下方为橡胶治具110、网板120和滚轮130等不透明部件,主动对位(Active Alignment,简称AA对位)光源无法通过这些不透明部件对工件进行对准,使得传统的STH设备不具有AA对位功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STH设备无法对工件进行AA对位的问题,提供一种贴合设备及镜片的贴合方法。
本发明的贴合设备,包括:光源,用于发射入射光束;工作台,包括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所述第一治具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治具的折射率,所述第一治具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射面和第一反射面,所述入射面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束;所述第二治具具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相抵靠接触,用于对所述入射光束进行反射,所述入射光束被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束;所述工作台用于放置至少两个工件,所述反射光束通过所述工件后形成出射光束;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出射光束的强度,进而判断所述工件是否对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通过双注射的方式加工成型,所述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同时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通过嵌注的方式加工成型,所述第一治具先成型,所述第二治具以所述第一治具为嵌件而后成型;或者,所述第二治具先成型,所述第一治具以所述第二治具为嵌件而后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件之间的夹角能够调整,当所述探测器能够探测到所述出射光束,或者所述探测器探测到的所述出射光束的强度满足一定条件时,所述工件达到对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45°,使得所述入射光束与出射光束之间的夹角为9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件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所述第一工件位于第二工件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件为QWP膜(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二工件为上表面贴合有APF膜(高级偏振膜)的镜片;或者,所述第一工件为下表面贴合有APF膜的镜片,所述第二工件为QWP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层压头,所述层压头位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工件设置在所述层压头的下方,所述第一工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当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达到对位后,所述层压头能够靠近所述工作台,使得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能够贴合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镜片的贴合方法,所述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镜片的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3D热成型机台上将APF膜贴合在镜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APF膜与镜片的第一表面之间设置有UV OCA胶(紫外光固化透明胶);步骤S2:在所述镜片的第二表面照射紫外光,使得所述UV OCA胶进行固化,进而将所述APF膜固定贴合在镜片的第一表面上;及步骤S3:通过上面任一所述的贴合设备将所述APF膜和QWP膜进行AA(Active Alignment)对位,并将QWP膜贴合在所述镜片的第二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3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点火线圈插片熔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软性无纺布滤芯装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