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外皮剥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2327.3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4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骏;陆军;郑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杨东明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外皮 剥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外皮剥除器,所述电缆外皮剥除器包括安装部、工作部,所述工作部为一端设有开口的柱形筒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工作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柱形筒体包括具有相同轴线的第一圆柱内腔和第二圆柱内腔,所述第一圆柱内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内腔的内径,且所述第一圆柱内腔位于所述柱形筒体的开口处;所述柱形筒体的外周面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圆柱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平行于所述轴线的一侧设有切削部,所述切削部的切削刃设在所述第二圆柱内腔内。本发明的电缆外皮剥除器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快速的将电缆外皮剥除,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外皮剥除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的船舶里,电缆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仪表系统中。电缆在使用时,需要对接头处的外皮去除以方便连接。现有的做法基本都是采用人工刀削或者采用焚烧对电缆接头处的外皮去除。不管是采用人工刀削还是采用焚烧的方法,其效率均很低,采用焚烧的方法时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缆外皮去除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缆外皮剥除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缆外皮剥除器,其特点在于,所述电缆外皮剥除器包括安装部、工作部,所述工作部为一端设有开口的柱形筒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工作部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柱形筒体包括具有相同轴线的第一圆柱内腔和第二圆柱内腔,所述第一圆柱内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内腔的内径,且所述第一圆柱内腔位于所述柱形筒体的开口处;
所述柱形筒体的外周面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圆柱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平行于所述轴线的一侧设有切削部,所述切削部的切削刃设在所述第二圆柱内腔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先根据电缆的尺寸选择对应尺寸的电缆外皮剥除器,在工作时,将该电缆外皮剥除器的安装部安装在一个高速旋转的装置上,将电缆从第一圆柱内腔内插入,当电缆抵达第二圆柱内腔内时与切削刃接触,切削刃将电缆外皮剥除,通过切削刃处的通孔将电缆外皮输送出去,根据需要切削相应长度的电缆外皮。
较佳地,所述第一圆柱内腔远离所述柱形筒体的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垂直于所述轴线的两个侧边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二圆柱内腔靠近所述柱形筒体的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垂直于所述轴线的两个侧边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圆柱内腔和所述第二圆柱内腔的连接处的凸台厚度不大于电缆外皮的厚度。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避免损坏电缆内芯。
较佳地,所述第一圆柱内腔位于所述开口的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内腔其余部位的内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方便电缆快速插入第一圆柱内腔内。
较佳地,所述安装部是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柱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柱形筒体为圆柱形结构。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电缆外皮剥除器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快速的将电缆外皮剥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电缆外皮剥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缆外皮剥除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电缆外皮剥除器的左视图。
图4为图2中电缆外皮剥除器的A-A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2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登陆段电缆铺设系统及铺设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导线线段两端剥线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