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科胸腔镜下肺减容介入治疗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8768.6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2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王琨;高炜;吴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通道 穿刺套管 胸腔镜 负压吸引装置 负压吸引管 组织分离 内科 负压连接管 切割闭合器 操作手柄 介入治疗 伞状罩体 肺减容 引流管 肺气肿 病变组织 弯曲导管 胸腔 病灶 收拢 操控 减容 近端 位点 远端 胀气 置入 连通 切除 伸出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科胸腔镜下肺减容介入治疗系统,包括穿刺套管、内科胸腔镜、操作通道、组织分离负压吸引装置、切割闭合器和引流管,内科胸腔镜、切割闭合器和引流管在使用时分别通过穿刺套管置入胸腔,操作通道为韧性弯曲导管结构,操作通道置于穿刺套管中且前端从穿刺套管伸出,组织分离负压吸引装置包括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伞状罩体、操作手柄和负压连接管,负压连接管与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的近端连通,伞状罩体设置于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的远端并能够通过操作手柄操控进行收拢和展开,组织分离负压吸引装置使用时置于操作通道中远端达到病灶位点。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肺气肿病变组织的切除和对胀气的减容治疗,适用范围广,使用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肺减容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科胸腔镜下肺减容介入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最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导致肺泡腔过度胀气和肺容积增大。过度膨胀和充气的肺组织挤压相对正常的肺组织,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尽管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良好的医疗照护和肺康复训练以及长期家庭氧疗,肺气肿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仍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或逆转。
通过肺减容使过度充气的肺组织缩小,减少气体陷闭,促进相对正常的肺组织通气,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外科肺减容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属于介入微创治疗,近年来收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包括活瓣(Valves)和弹簧圈(Coil)置入,以及热蒸气消融(BTVA)肺减容术等。活瓣植入肺减容术适用于完整上叶或下叶为主且不伴有旁路通气的重度非均质性肺气肿,弹簧圈植入适用于残气容积(RV)>225%的肺气肿患者,目前研究目标人群选择严格,临床仅少部分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活瓣与弹簧圈均属异物植入,常出现咯血或植入物移位,且治疗目标肺段肺容积缩小迅速,容易导致气胸等不良反应。
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内镜技术,作为一项有创的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疾病。与电视胸腔镜技术,即外科胸腔镜相比,创伤更小,医疗费用更低,并且诊断和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内科胸腔镜进行肺减容手术,可有效改善外科肺减容手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现状,拓宽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相对狭窄的适应症范围并减少异物植入引起的不良反应,为肺气肿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科胸腔镜下肺减容介入治疗系统,能够实现对肺气肿病变组织的切除和对胀气的减容治疗,适用范围广,使用便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科胸腔镜下肺减容介入治疗系统,包括穿刺套管、内科胸腔镜、操作通道、组织分离负压吸引装置、切割闭合器和引流管,所述内科胸腔镜、切割闭合器和引流管在使用时分别通过穿刺套管置入胸腔,所述操作通道为韧性弯曲导管结构,所述操作通道使用时置于穿刺套管中且操作通道的前端从穿刺套管伸出置入胸腔,所述组织分离负压吸引装置包括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伞状罩体、操作手柄和负压连接管,所述负压连接管与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连通,所述伞状罩体设置于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的远端并能够通过操作手柄操控进行收拢和展开,所述组织分离负压吸引装置使用时置于操作通道中并通过操作通道导向进入胸腔达到病灶位点。
所述伞状罩体包括若干骨架,所述若干骨架的近端沿周向与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的远端管口可转动连接,所述若干骨架整体排布呈伞状,所述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内部设有传动芯,所述传动芯的近端与操作手柄连接、远端与若干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若干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骨架铰接。
所述伞状罩体还包括柔性罩面,所述柔性罩面固定在若干骨架上呈伞状。
所述操作通道和韧性弯曲负压吸引管均为平滑弯管结构。
所述组织分离负压吸引装置使用时通过负压连接管与负压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8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降解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胆道镜控压窦道保护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