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装并联间隙的10kV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8560.4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2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鑫;钟淼龙;祝欢欢;孙浩天;丁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何湘玲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间隙 10 kv 配电 变压器 防雷 保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装并联间隙的10kV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结构,包括:10kV配电变压器的前三基杆塔中,同一基杆塔的一回线路仅在一相安装并联间隙,左右相邻的二基杆塔的两个并联间隙分别安装在三相中的另外两相,前三基相邻杆塔配合安装一组三个并联间隙。本发明可达到入侵到配电变压器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0kV配电网与配电设备防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装并联间隙的10kV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要高于配电设备,因而,配电变压器是整个配电网络的绝缘薄弱环节。据统计,造成配电变压器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雷电流沿线路侵入到配电变压器中。雷电波侵入10kV配电线路时,由于配电线路绝缘子的绝缘水平较高,可以允许较高峰值的雷电过电压侵入,但配电变压器的绝缘水平相对较低,雷电过电压容易导致配电变压器发生绝缘故障。
为了防治过电压波对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害,目前普遍采取的措施:高低压侧加装避雷器,高压侧避雷器之前加跌落式熔断器。对高压侧避雷器的保护措施主要有采用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等。
为了防治过电压波对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害,目前普遍采取的措施:高低压侧加装避雷器,高压侧避雷器之前加跌落式熔断器。高压侧避雷器是限制沿10kV配电线路侵入配电变压器的雷电波的主要保护装置,避雷器的安装越靠近变压器,保护效果越好。然而,当配电线路遭遇雷击时,雷电侵入波的电流幅值过大,会造成高压侧避雷器过热,加速老化甚至直接发生爆炸。现场运行经验表明,10kV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避雷器的故障率往往较高。可见,高压侧避雷器是配电变压器防雷保护的薄弱环节。而高压侧避雷器一般选用YH5WS-17/50型号,其标称放电电流峰值为5kA。
为了保护10kV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避雷器,某些地区采用了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有间隙的阻隔,不会形成因本体故障而导致的故障点,且极大降低了避雷器本体的老化速率。但对于雷击线路产生的过电压波导致的避雷器过热损坏仍无法起到限制作用。
综上,为保障10kV配电变压器及其高压侧避雷器的安全稳定运行,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限制侵入波电流和电压的幅值,即调节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之间的绝缘水平差异,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装并联间隙的10kV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10kV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采用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对于雷击线路产生的过电压波导致的避雷器过热损坏无法起到限制作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加装并联间隙的10kV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结构,包括:
10kV配电变压器的前三基杆塔中,同一基杆塔的一回线路仅在一相安装并联间隙,左右相邻的二基杆塔的两个并联间隙分别安装在三相中的另外两相,前三基相邻杆塔配合安装一组三个并联间隙。
优选地,并联间隙并联在绝缘子或绝缘子串上,由两个电极构成,一个电极安装在高压侧,一个电极安装在地电位侧,并联间隙的间隙距离小于绝缘子或绝缘子串的结构高度,两个电极均为不锈钢材料的球形电极,两个电极为球对球的间隙安装。
优选地,前三基相邻杆塔按照以下任一次序配合安装一组三个并联间隙:
10kV配电变压器的前三基杆塔中距配电变压器最远杆塔的并联间隙安装在C相,距配电变压器最近杆塔的并联间隙安装在A相,中间杆塔的并联间隙安装在B相;
10kV配电变压器的前三基杆塔中距配电变压器最远杆塔的并联间隙安装在B相,距配电变压器最近杆塔的并联间隙安装在A相,中间杆塔的并联间隙安装在C相。
优选地,前三基相邻杆塔中,按照最远杆塔、中间杆塔和最近杆塔的次序,并联间隙的间隙放电电压分别为90kV、80kV和70k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8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