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水低温SCR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65849.0 | 申请日: | 2019-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9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程广文;杨嵩;郭中旭;付康丽;赵瀚辰;杨成龙;蔡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3/22 | 分类号: | B01J23/22;B01J37/02;B01D53/86;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海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SCR 催化剂 催化剂粉末 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 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 不锈钢网板 催化层负载 催化剂表面 规模化生产 催化剂层 低温活性 热压工艺 脱硝效率 制备工艺 抗水性 疏水层 制备 | ||
一种抗水低温SCR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低温SCR催化剂粉末负载于基体上,然后通过热压工艺将孔径为100~200nm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固定在低温SCR催化剂表面。该催化剂由不锈钢网板、低温SCR催化剂粉末、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组成,催化层负载在基体上,表面疏水层负载在催化剂层之上。本发明公开的催化剂抗水性好且低温活性高(10%水含量,100~180℃,脱硝效率可大于90%),其制备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便于工程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锅炉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水低温SCR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净化是近年来大气环保领域关注的重点。其中,烟气脱硝是治理技术的难点。常见的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低氮燃烧,SNCR脱硝和低温SCR脱硝。低氮燃烧和SNCR脱硝其脱硝效率均较低(40%左右),单独或联合使用,很难实现烟气NOx的达标排放。低温SCR脱硝是一种先进的烟气净化技术。从理论上讲,该技术可以在较低的烟温(100℃左右)下实现很高(>90%)的NOx脱除效率,在燃煤工业锅炉上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实际烟气中存在大量水蒸气,显著降低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导致低温SCR脱硝在燃煤工业锅炉上的应用受阻。因此,提高低温SCR催化剂的抗水性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虽然有学者通过向催化剂中添加辅助组分(如Zr、Fe、Ni等元素的氧化物)以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性来增加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这样变相提高其抗水性,但上述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收效甚微。鉴于此,开发抗水低温SCR催化剂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抗水低温SCR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水低温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低温SCR催化剂粉末负载于基体上,然后通过热压工艺将孔径为100~200nm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固定在低温SCR催化剂表面。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低温SCR催化剂粉末通过以下过程制备: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铈、偏钒酸铵和水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硝酸为水解抑制剂,在室温下用溶胶凝胶法制得。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低温SCR催化剂粉末通过以下过程制备:按摩尔比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水:硝酸:偏钒酸铵:硝酸铈=1:8:6:1:(0.04~0.09):(0.1~0.2),将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水、硝酸、偏钒酸铵与硝酸铈混合后再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至粘度不再增加,干燥,煅烧,得到低温SCR催化剂粉末。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干燥的温度为100℃,时间为24小时。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煅烧的温度为400℃,时间为2小时。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将低温SCR催化剂粉末负载于基体上的具体过程如下:将低温SCR催化剂粉末与粘合剂按质量比2:3混合后,涂覆在不锈钢网板上,再于450℃煅烧2小时;其中,粘合剂是硅溶胶与聚乙烯醇按质量比1:3在60℃水中混合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厚度为20~30微米。
一种抗水低温SCR催化剂,从下到上由基体、催化剂层和表面涂层三部分组成;所述催化剂层为低温SCR催化剂粉末,低温SCR催化剂粉末的活性组分是CeO2和V2O5,低温SCR催化剂粉末的载体是锐钛矿型纳米TiO2,表面涂层为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基体为不锈钢网板。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孔径为100~200纳米,厚度为20~3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5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