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二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5928.3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杰;周家中;李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张红凤 |
地址: | 26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渡区 缺氧区 廊道 倒置A2 / O工艺 二次沉淀区 污水二级处理 硝化液回流管 污泥回流管 二级好氧 好氧区 脱气区 污水处理技术 处理系统 好氧条件 内回流管 区域水流 外回流管 悬浮载体 依次连通 出水管 进水管 曝气量 厌氧区 曝气 缺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二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区、过渡区、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脱气区及二次沉淀区;缺氧区连接有进水管,二次沉淀区连接有出水管;过渡区从前往后依次划分为过渡区第一廊道、过渡区第二廊道及过渡区第三廊道;在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区内投加有悬浮载体;在脱气区与缺氧区之间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该硝化液回流管作为内回流管,在二次沉淀区与缺氧区之间连接有污泥回流管,该污泥回流管作为外回流管。本发明将倒置A2/O工艺中的厌氧区改为过渡区,并将过渡区分成三廊道,以曝气推动该区域水流前进,通过控制过渡区的曝气量,实现缺氧/好氧条件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类似倒置A2O工艺的污水二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富营养化问题的出现,污水处理行业对于污水脱氮除磷性能的要求逐步提高。A2O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A2O),即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过程以及中水回用过程。传统的A2O工艺中,厌氧段实现厌氧生物释磷过程,缺氧段实现反硝化过程,在好氧段实现硝化过程和吸磷过程。沉淀池活性污泥经过外回流后进入厌氧池前端,而好氧区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进行反硝化。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回流污泥携带的硝酸盐能够抑制厌氧区释磷过程。此外,厌氧释磷过程所合成的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在缺氧段会被大量消耗,从而对好氧段聚磷菌的吸磷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此问题,张波等人(张波.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工艺与机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9)将传统A2O工艺中的厌氧段和缺氧段倒置,取消常规A2O工艺中硝化液内回流,并适当增大污泥回流比,提出倒置A2O工艺。康兴生(康兴生.基于碳源因素的倒置/常规A2O工艺性能比较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比较了传统A2O工艺与倒置A2O工艺在不同碳源情况下的性能,发现在糖类、氨基酸、羧酸、胺类和醇类为碳源时,倒置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均优于传统A2O工艺,且在低C/N比条件下倒置A2O工艺的优势更加显著。刘静(刘静.不同进水VFAs比例对倒置/常规A2O工艺微生物物质与能量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D].山东:青岛理工大学,2014)通过对比发现,随着进水中VFAs含量的增加,与传统A2O工艺相比,倒置A2O工艺的脱氮除磷速率和微生物能量代谢活性均有明显增加。李鹏等(李鹏,毕学军,王军,汝少国.常规和倒置A2/O工艺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17,37(7):1137-1145)对比了常规和倒置A2/O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发现,与常规A2/O工艺相比,倒置A2/O工艺更有利于亚硝化螺旋菌和红环菌等脱氮除磷菌属的富集,并能够抑制丝状菌和念球菌的生长,从而在提高脱氮除磷性能的同时,维持污泥结构的稳定,防止丝状菌膨胀的产生。然而,与常规A2/O工艺相似,倒置A2/O工艺依然存在着缺氧池与好氧池池容限制、脱氮与除磷污泥龄矛盾等问题。此外,倒置A2/O工艺需要通过提高回流比的方式提高氮的去除率,这会增加运行能耗。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的A2/O工艺,倒置的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的确有所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已有的研究多用于小试规模,进水多为配水,工程上可复制性不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5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