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流变扭转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0122.5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0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东挺河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73 | 分类号: | F16F15/173;F16F15/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铭陆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变 扭转 减振器 | ||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流变扭转减振器,可进行自供电,并且便于维护;包括减振器壳体,减振器壳体可转动连接有转轴,减振器壳体外侧套设有线圈支架,线圈支架通过四组螺栓固定在主体外壳上,线圈支架上缠绕有电磁线圈,减振器壳体上设置有与电磁线圈配合使用的磁流变弹性体单元;还包括上弧形板、上弹簧、上连接杆、上挡板、上L型杆、下弧形板、下弹簧、下连接杆、下挡板和下L型杆,转轴部分区域设置有转子线圈,线圈支架右侧壁上部设置有上安装槽,上安装槽内顶部设置有上放置槽,线圈支架外侧壁设置有与上放置槽连通的上连接孔,上L型杆上设置有上卡槽,上L型杆一端插入上安装槽内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流变扭转减振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动机曲轴、机床主轴、电机等做回转运动的传动轴系或转子在工作时将发生不可避免的扭转振动,这种振动不但会降低机器的精度、噪声增大等故障,甚至造成曲轴或传动轴疲劳故障而损坏,尤其在高速时情况更为严重。此外,对于升降电梯和建筑施工升降机等做直线运动的大功率升降设备,在货物下降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且出现紧急坠落时需要产生较大阻力减小坠落对货物的损坏,因此,扭转减振器的设计成为改善以上情况的重要课题。
磁流变液功能复合材料,通过将微米或纳米级的软磁性颗粒分散在不同种类的载体中制备而成,由于其流变性能可以随外加磁场连续、快速、可逆地变化,磁敏智能软材料在建筑、振动控制和汽车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有的磁流变扭转减振器一般包括减振器壳体,减振器壳体可转动连接有转轴,减振器壳体外侧套设有线圈支架,线圈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主体外壳(即发动机外壳、机床外壳或者电机外壳等,根据实际使用场合而适应配置)上,线圈支架上缠绕有电磁线圈,减振器壳体上设置有与电磁线圈配合使用的磁流变弹性体单元;现有的磁流变扭转减振器使用时,线圈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主体外壳上,电磁线圈通电后使磁流变弹性体单元发生相应变化,对转动中的转轴起到减振作用;现有的磁流变扭转减振器使用中发现,需要外接电源进行正常工作,使用局限性较高,而且线圈支架容易发生松动,影响了减振器的正常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进行自供电,并且便于维护、连接可靠,有效降低使用局限性的磁流变扭转减振器。
本发明的一种磁流变扭转减振器,包括减振器壳体,减振器壳体可转动连接有转轴,减振器壳体外侧套设有线圈支架,线圈支架通过四组螺栓固定在主体外壳上,线圈支架上缠绕有电磁线圈,减振器壳体上设置有与电磁线圈配合使用的磁流变弹性体单元;
磁流变扭转减振器还包括上弧形板、上弹簧、上连接杆、上挡板、上L型杆、下弧形板、下弹簧、下连接杆、下挡板和下L型杆,转轴部分区域设置有转子线圈,所述线圈支架右侧壁上部设置有上安装槽,上安装槽内顶部设置有上放置槽,线圈支架外侧壁设置有与上放置槽连通的上连接孔,上L型杆上设置有上卡槽,上L型杆一端插入上安装槽内部,上弧形板两端分别插入上卡槽和上放置槽内部,所述上连接杆一端穿过上连接孔和上弹簧然后与上弧形板连接,上弹簧两端分别与上放置槽内顶端和上弧形板紧密接触,上连接杆另一端与上挡板连接,上挡板与线圈支架接触,上L型杆另一端设置有上磁铁,上磁铁上设置有基座,基座上设置有电刷,电刷一端与转子线圈接触,电刷另一端设置有整流器,整流器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电连接;
线圈支架右侧壁下部设置有下安装槽,下安装槽内底部设置有下放置槽,线圈支架外侧壁设置有与下放置槽连通的下连接孔,下L型杆上设置有下卡槽,下L型杆一端插入下安装槽内部,下弧形板两端分别插入下卡槽和下放置槽内部,所述下连接杆一端穿过下连接孔和下弹簧然后与下弧形板连接,下弹簧两端分别与下放置槽内底端和下弧形板紧密接触,下连接杆另一端与下挡板连接,下挡板与线圈支架接触,下L型杆另一端设置有下磁铁,上磁铁底端与下磁铁顶端极性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东挺河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东挺河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01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质量飞轮及该类型的双质量飞轮的使用
- 下一篇:一种干布V带及其制备方法